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乳品質量:“全球最差”造就“史上最好”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1日 10: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洛陽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日前,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發佈《嬰幼兒乳粉質量報告》指出,3年來有關機構乳製品産品抽檢合格率達99%以上,“目前國産乳製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狀況是歷史最好時期,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5月28日《北京日報》)

  張三算不算一個好人?先找標準:跟薩達姆、拉丹比,應該算好人;再徵意見:張三本人、張三媽媽都説了,絕對算好人。於是乎,張三的家人開發佈會、張大紅榜宣告:張三,好人,前無古人的好人!

  乳協説了,中國的乳品質量正處於“史上最好”的時期,這讓人不由得想起去年夏天關於乳業行業標準的一個熱詞——“全球最差”。在中國奶業協會召開的論壇上,現行乳業行業標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標準”。這個説法有數據支撐:按標準,我國原奶細菌數允許最大值為200萬個/毫升,而國外相關標準一般為50萬個/毫升。這個新標準,被原國家乳製品訂標組副組長曾壽瀛批為“一夜退回25年前”,被人稱中國乳業“大炮”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斥為“世界奶業之恥”,連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也説“我們的生奶標準幾乎是全世界最差”。一時間,業內專家憤慨,社會輿論譁然,爭議經久不息。

  不可否認,自乳業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行業內開始大洗牌,職能部門也加強了監管力度,乳品質量得以提升應是事實。可是,以寬鬆、寬容甚至是寬縱的現行乳業標準為依據,這個“史上最好”有何意義,又有何説服力?

  “標準是行政部門領導説了算,不是專家説了算。”多次參與國家乳業標準修訂的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執行副會長魏榮祿曾這樣告訴記者。就像當初制訂標準時閉目不視、捂耳不聽一樣,乳協此次的自説自話、信誓旦旦,難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難挽回消費者的心,更無力回應仍存的怪現狀:在人民網食品頻道不久前推出的食品行業質量安全大調查中,半數消費者選擇“偶爾或者經常遇到乳品質量問題”;最近,網上更是曝出某知名品牌牛奶添加牛尿的消息。

  乳協號召消費者“放心購買”,消費者的回應是用腳投票——倒向外資品牌。據報道,中國市場上的洋奶粉早不以成本定價了,價格是同類産品在國外的數倍。如今,洋品牌奶粉在我國市場的佔有率已超六成,我國嬰幼兒奶粉價格完全受控于國際市場。

  在乳品質量與民眾的期待還有很大差距的當下,乳協自顧自地急於從“全球最差”跳到“史上最好”,顯然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乳品市場早已是開放的市場,消費者看重的是“做什麼”,而非“説什麼”——你只説不做,看著不靠譜兒,大不了我買洋奶粉,或是玩兒命地找關係挖渠道從國外“淘”奶粉。

  中國乳業,現在需要的不是難以服眾的表態,而是撲下身子與消費者真誠溝通。只有拿出真正可靠的質量和真正透明的監管,才能取信于公眾和市場。

熱詞:

  • 質量安全
  • 乳品市場
  • 史上最好
  • 全球最差
  • 大炮
  • 北京日報
  • 奶業
  • 好人
  • 嬰幼兒乳粉質量報告
  • 張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