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商報消息 近期,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政策密集發佈,市場格局隨之漸變。下一步改革落子何處?記者從有關人士處獲悉,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擬上市公司有望實施分道審核,並可能自並購重組審核率先施行,進而覆蓋首次公開發行(IPO)審核。
IPO“分道審核”意味著擬上市公司在審核中將根據上市地分別排隊。有投行人士稱,考慮到目前IPO排隊企業數量較多,在滬深兩個市場上市的公司數目差異較大,分道審核有望讓擬在上交所上市的企業駛入審核快車道,上市地域版圖或將改寫。此類公司主要是IPO發行數量在8000萬股以上的擬上市企業,以及發行數量在5000萬至8000萬股、選擇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
據記者統計,截至上週四,在主板(含中小板)在審企業情況表共計377家公司中,選擇上交所的有109家,選擇深交所的有268家;而創業板在審企業情況表中共有314家企業,上市地均為深交所。
記者獲悉,根據2010年保代培訓時傳達的精神,自2010年11月起,預披露的企業要按照IPO發行數量確定上市交易所,其中發行數量在8000萬股以上(含8000萬股)的企業一律去上交所上市;發行數量在5000萬股以下(含5000萬股)的企業一律去深交所上市;發行數量在5000萬股和8000萬股之間的上市地點由企業決定;金融企業發行數量以4億股為界限,4億股以上去上交所,4億股以下去深交所。
雖然以股本為上市地劃出界限,但記者了解到,對於上市重點群體的中小擬上市公司來説,提高股本的難度並不大,例如在私募股權投資(PE)溢價入股的情況下,溢價部分計入資本公積,可以通過資本公積轉增方式提高股本數。一家擬上市公司董秘告訴記者,其所在公司的股本原本較小,在選定上交所後,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的方式將股本擴大一倍,從而使得IPO融資股本達到了6000萬股。
據《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