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自2011年以來,燃料油期貨成交量急劇萎縮。 翟超/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沈寧
零成交,對於一個上市期貨品種而言很難想象。然而就在昨日,這一幕成為現實。作為曾經日成交量高達百萬手的品種,燃料油期貨週三全線零成交,引來市場一片驚嘆,而這在中國期貨市場歷史上也頗為罕見。
業內人士表示,燃料油期貨交投冷清,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現貨市場驟然萎縮、交易量下降;另一方面,“大合約”改革對市場流動性難免造成負面影響。有專家表示,保稅交割的推廣或能令燃料油重現活力。而長遠看,為了更好發揮套期保值功能,未來期貨合約改革應當考慮對流動性的影響。
昨日,燃料油期貨12個合約全天無一手成交。儘管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燃料油期貨流動性已呈現明顯下降,日均成交量不足萬手,但是出現零成交尚屬首次。
曾經的明星品種如今處境艱難,難免令人扼腕。相關資料顯示,自2004年8月25日上市交易以來,燃料油期貨總體表現良好,吸引了國內外相關行業的高度關注與積極參與,交易日趨活躍,成交不斷擴大,持倉結構也日趨合理。在2008年12月23日,燃料油期貨當日總成交量達到181萬手,當年的日均成交量達到了25.8萬手。在2008-2010年間,燃料油成交有所下滑,但總體流動性尚可。
此後,為適應我國燃料油現貨市場近年來的實際發展情況,經反復論證調研,上期所將燃料油期貨合約的交割標準由發電用油調整為船用油,以適應未來船用燃料油大幅增長的需求。同時,還決定將燃料油期貨標準合約從每手10噸修訂為每手50噸,交割單位從10手(100噸)修訂為50噸。修訂後的燃料油期貨合約自Fu1202合約開始執行。
在業內人士看來,燃料油期貨的成交下滑,主因是現貨市場的快速萎縮。東證期貨研究所所長林慧表示,早先燃料油期貨的交割品種是發電用油,但因為進口成本過高,國內發電市場在近年來都轉而採用煤炭等火電資源,現貨商也基本都轉行,現貨市場基本消失。而當前的交割品種雖然改成了船用油,但進口成本依然較大,而去年的消費稅調整也對市場形成打擊。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若在燃料油期貨上嘗試保稅交割,不僅對於正在建設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還會方便企業進行貿易和跨市套利,這會進一步增加實體企業對燃料油期貨的興趣。據了解,上期所期貨保稅交割業務試點于2010年12月24日正式啟動,試點品種為銅、鋁,但不包括燃料油。
同時,某期貨公司副總經理也表示,燃料油合約 “大合約化”也是其流動性下降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現貨市場的負面影響。“品種流動性欠佳,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結果。像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集團有數千個交易品種,很多也是沒有交易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