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最近基金銷售熱火朝天,最奪人眼球的就是華泰柏瑞和嘉實基金新發行的跨市場ETF,合計賣了500多億元,其次是華安和匯添富推出的短債類基金,合計也發了400多億元。這幾個熱銷基金的共同賣點在於獨到、領先又務實的産品設計。
基金賣得好壞,産品設計往往重於投資能力,這點越來越被大家認同。至2011年底,按所有800多只基金的總凈值排名,最靠前的四個都是貨幣基金。排名第五的是當年率先吃螃蟹的分級封閉式股票基金長盛同慶。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同慶基金髮行後採用了偏主動的投資風格,導致市場對其頗有微詞,同慶B的折價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如果同慶不是封閉式的,份額很可能被贖回不少了。
從市場規律來説,份額最大的基金(包括其他投資理財産品),不太可能是主動型基金,更不可能是長期取得超出業績基準的基金。一個500億元規模的主動基金,如果做得比王亞偉還好,那十年後就會成長為5000億元的基金,把股票市場的大部分利潤都吞噬了,這可能嗎?況且,做得越好的基金,越有人效倣,越有眼紅的同業去搗蛋拆臺。所以盤子過大的主動型基金,肯定會逐漸變得平庸,甚至落後於平均水平,這是合乎情理的。
超大規模的基金或理財産品,必須有獨到的盈利模式,或者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了個人無法企及的投資手段。典型的案例如指數基金、分級杠桿放大投資基金、貨幣基金、封閉式債券基金、海外投資基金等等。但是,如果把投資經理特殊的投資能力作為賣點的話,一般都很難保證持續增長。華夏大盤如果不是限制申購,王亞偉先生主動申請“下崗”的時間恐怕要提早許多。
雖然産品設計的重要性如此明顯,但是就我接觸的許多基金公司來看,並非個個都想把産品設計放在最重要位置。作為一個圈外人,我估計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過去幾年基金的成功模式,主要是靠包裝明星投資經理,加上牛市裏找到靠譜的銀行渠道銷售。更換盈利模式,轉而強調被動型産品設計,弱化投資經理的英雄主義,會實質性地損害投研高管的職業利益。
其次,産品的成敗,取決於基金公司整個高管團隊的産品設計、營銷、運營管理、人才建設等各方面能力,而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的高低,只是個人或小團隊的問題。所以靠産品設計取勝,對基金公司管理層的專業素養、市場嗅覺、綜合管理都是極大的挑戰,而隨大流發行普通的股票和債券基金,然後靠業績排名説話,可以把主要壓力放在基金經理身上,基金公司高管的壓力會減少許多。
再者,客觀上説,基金産品設計、報批、落實發行的週期太長也是個問題。比如2010年夏天熱銷的封閉式債基,在當年四季度開始就出現上市折價現象,次年二級市場普遍有近10%折價,所以新的封閉債基在一級市場肯定賣不出去。但是許多公司在當年上報了新産品申請材料,又不願意撤回,有些是拿了批文又不得不發,於是在2011年硬著頭皮賣,湊了許多人情,才賣了兩、三億元,勉強上市,開盤就跌一成,對投資者和基金公司的利益都造成了損害。
最後,強調産品設計而弱化投資取得超額受益的能力,可能會將基金行業逐步推入一個製造被動型投資工具的境地,進而導致毛利率下降。雖説基金業在牛市中戴上的光環已經在逐漸消退,但要他們自己主動去薄利多銷,對許多公司來説還是需要勇氣和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