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伴隨著中國私人財富的迅速增長,銀行理財也水漲船高。業內人士認為,結構化理財業務模式應該成為中國銀行業理財發展的方向。
據“普益財富”的統計,截至2011年中國私人財富擁有量已經超過了65萬億元,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款數和發行規模也已經突破了2萬款和17萬億元,銀行理財産品依靠其良好的流動性、較高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穩健性日益受到社會公眾的歡迎。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劉小臘在日前由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主辦、“普益財富”承辦的首屆“光華普益財富論壇”上表示,目前,銀行理財與儲蓄存款的規模相當,利率市場化和貸款證券化將是國內銀行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劉小臘認為,隨著人民幣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基於利率管制的傳統理財業務模式必然會發生改變,取而代之的是基於風險定價的結構化理財業務模式。
國內商業銀行必然要搶佔金融市場價值鏈條的高端,改變基於利率管制的運作模式,提升金融市場風險定價能力,傾力發展基於風險定價的結構化理財業務。
對於國內銀行如何發展結構性理財業務的問題,劉小臘認為,首先應該拓展基礎産品領域,如:債券市場,基礎市場不斷成長才能支撐結構化理財産品的發展。
其次是,時刻關注市場需求:股票市場交易活躍,産品種類多,但存在政策限制,理財産品開發滯後,可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聯合券商或信託公司,開發適合內地市場的股票類結構化産品。
還需要積極做好信息披露,應加強理財産品發行和存續期管理的信息披露,建立客戶和銀行間的互動交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