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制改紅利能否擊破A股“吊頸魔咒”?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2日 1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四月A股的跌宕起伏恰似一齣股市版的“人間四月天”,政策上,創業板退市、金融改革如火如荼、新股改革啟動;市場面上,個股嚴重分化、大型ETF發行、人民網上市;基本面上,去年年報和一季報揭開面紗、PMI數據反彈、信貸數據超預期等。上到管理層、下到遊資主力,影響A股的幾大權威齊齊發力。A股歷來有“紅五月”的期盼,然而從四月最後一週收盤情況來看,紅五月需跨過又一道坎,即“吊頸魔咒”。

  A股再現“吊頸魔咒”

  四月最後一週滬綜指以放量吊頸線報收,這根吊頸線距離2478點正好八周,是一個容易産生小週期拐點的窗口。從2009年3478點來看,滬綜指周K線收出吊頸線後無一例外地出現下跌,之前五次分別為:2009年7月31日、2010年4月16日、2011年4月15日、2011年7月15日、2012年3月9日(如圖)。相比之下,創業板指數、中小板指數均以陰包陽的組合報收,調整趨勢確立。四月滬綜指的強勢主要是受金融改革、地産等板塊的帶動,那麼五月多頭能否找到新的亮點將是決定“吊頸魔咒”能否兌現的核心因素。考慮到四月A股已經透支了不少超預期因素,如信貸投放、樓市微調、金融改革、經濟數據等,因此五月要擺脫吊頸魔咒的難度更大。

  “制改”能否接過

  “創新”大旗?

  金改概念的一騎絕塵掩蓋了小盤股逆勢調整的窘境,隨著金改概念逐步兌現,制度改革能否成為市場進一步上漲的催化劑?此次制度改革的兩大中心是新股和退市。新股發行改革主要是通過給新股降溫、增加流動性來實現新股市場化,長期利好不言而喻。但短期意味著新股會增加,形成一定供給壓力。另一方面新股定價走低也會對老股形成向下牽引,因而新股改革短期對A股而言並非利好。

  退市制度對於A股的局部殺傷力在創業板的走勢中已可見一斑,尤其是在題材股瘋炒後,退市制度由創業板向主板推進對於題材炒作無疑是敲山震虎。5月類似于金改的題材炒作很難再現。滬綜指4月收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遊資主力的賣力炒作,但近期的制改對於遊資而言弊大於利,因此4月做多主力的遊資在5月很難有大作為。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滬深300ETF的入市建倉,一方面響應了郭主席對於藍籌投資的倡導,另一方面也是對題材炒作的一次警示。從基金倉位來看,目前股票型基金的倉位大致保持在80%以上的歷史高位,進一步加倉的空間有限,這也決定了市場所預期的藍籌行情即使有,但高度並不會太高。

  對於股票交易費用的降低,其實質只是降低了交易費用,並且幅度有限,沒有改變A股的基本面,因此不會改變市場原有趨勢,充其量是高層向高頻交易者派發的“小紅包”,投資者不宜過分渲染背後的行政意義。

  基本面是道跨不過的檻

  “價值投資”是郭主席多次提到的投資主線,作為價值依託的基本面,其與A股的關聯程度會比以往更大。撇開權重股的低估值不談,目前A股結構性高估情況仍較為突出,這也是為何始終難以出現淋漓暢快的上升趨勢的核心所在,因為大資金對於基本面的隱憂始終有所顧忌,故而且戰且退,不敢孤軍深入。

  目前年報和一季報已經披露大半,如果我們將銀行等壟斷行業剔除,那麼整個微觀盈利下滑週期並未因為4月PMI的反彈而有所改觀。去年年報剔除銀行股的2195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同比下降2.59%,今年一季報剔除已公佈業績的銀行股後,其餘公佈季報的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15.18%,下降幅度較去年年報進一步擴大。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季報下降幅度較大的幾個典型品種,不難發現,如山推、柳工、TCL、冀東水泥、長安汽車、鞍鋼、東航等都是過去10年投資拉動的典型品種。即使享受壟斷紅利的銀行股也並不如預期般完美,銀行不良貸款餘額溫和放大,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償債能力下降對於銀行信貸質量的壓力已經由感官層面向數據層面過渡。綜合而言,經濟增速下滑並不是短期的修正,而是一輪中週期結束後的必然結果,即使二季度增速如預期般反彈,也不能排除下半年增速再創新低的可能,此輪微觀盈利的“著落”遠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長、更難熬。

  目前中小板、創業板的估值較2008年底部仍有70%左右的溢價,而相關企業的數量明顯高於當時、企業經營環境也更為艱難,因此小盤股延續4月中旬的價值回歸併無太大懸念,這也是A股二季度最大的風險源。

  遊資“熄火”

  5月操作難度大於4月

  4月遊資主力充當做多核心,主板個股輪番活躍、金改概念深度挖掘,市場具有財富效應;5月遊資主力轉攻為守,機構主力或有所活躍,藍籌配置符合高層導向,指數效應大於財富效應。制改對於指數而言有一定拉動效應,但很難形成4月時金改的財富效應,而權重一旦有所異動,必然會引發市場對於反彈結束的擔憂,因此5月的操作難度會明顯高於4月。

  綜合來看,以創業板和中小板為主的小盤股估值仍然偏高、且盈利預期仍處於下行階段,加之高層倡導藍籌投資和退市制度推進等都會對市場投資偏好形成影響,因而此類品種風險大於機會,調整遠未到位。而切合藍籌投資的滬深300成分股受益於宏觀數據反彈以及巨型ETF入場建倉,有脈衝型機會,可以起到點亮指數之功效,或成為5月A股主要的支撐力量。短線來看,股票交易費用降低會對短線形成一定刺激,但幅度有限,考慮到又一巨無霸中國郵政節後第一週上會擬募集百億資金,不排除“圈錢恐懼”引發市場以腳投票的可能。技術上,2400點上方有兩個年內的密集成交區,時間跨度近50天,以目前滬市900-1000億的量能區間尚難攻克,因此需要警惕衝高回落。

熱詞:

  • A股
  • 指數效應
  • 板指數
  • 股票型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