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日前,一個國際環保組織發佈的最新調查報告稱,被調查的9家知名茶葉品牌的18份茶葉上,均含有至少3種農藥殘留,其中6個樣本含有10種以上農藥殘留。這份檢測報告,不但給春茶市場蒙上陰影,而且引得輿論一片譁然,一些品牌茶葉在個別城市甚至因此“下架”。(綜合近日媒體消息)
這份調查報告,顯然具有一定的“殺傷力”,不但可能影響茶葉的出口市場,而且還可能影響國內消費者的選擇。所以,消息剛一發佈,就遭到了諸多茶葉協會、茶企和專家的強烈“回應”。
概括這些“回應”,不外乎三點:一是不否認茶葉有“農藥殘留”,但辯解“農藥殘留”和“農藥超標”是兩個概念,不可混淆;二是認為歐盟的標準非常嚴格,而且近乎苛刻的,並不科學,完全是一種技術壁壘,故意“找茬”;三是,不管該組織發佈的《報告》中檢測結果如何,反正這些“問題茶葉”樣品全部符合“國標”。
這些七嘴八舌的紛雜“回應”,起碼印證了這樣的事實——承認茶葉有農藥殘留,但認為符合“國標”,不認為農藥“超標”而“有毒”;認為該組織發佈的《報告》居心叵測,玩的是技術壁壘的陰招。
假如用呵護生命的態度審視“茶葉農藥門”,這些“回應”並不容易讓公眾信服。面對“茶葉農藥門”,各地茶協和茶企的“回應”,恐怕無法擺脫利益羈絆,有自圓其説的嫌疑。
筆者的家鄉也種茶,我親哥也算一個茶農,他跟我説過,現在茶葉打農藥太多、太頻繁,因為如果不打藥,茶樹就會生蟲,就沒有産量,不掙錢。所以,為滿足自己喝到無農藥的茶,茶農們會專門劈出一小片“無公害”茶樹,專供自己飲用。類似現象是否普遍,我不敢斷言,但茶葉含有農藥殘留這個事實,至今無人否認。
所以,在筆者看來,該組織發佈的這份《報告》,對中國茶葉行業也並非壞事,在輿情倒逼的前提下,各地茶協、茶企乃至地方政府,應該以此為契機,多傾聽公眾呼聲,站在呵護公眾健康的角度上,對茶葉安全問題重新審視。比如,能否讓茶葉“國標”與國際接軌,能否對茶葉的種植模式、生産和藏貯方式進行更嚴格的管理等。怕就怕在,茶葉明明“有毒”,他們為了行業利益卻不願也不敢直視,甚至掩耳盜鈴,百般狡辯説假話。這不僅不利於茶葉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是漠視公眾的生命健康的表現。(惠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