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改委又開始約談了。據媒體報道,因金龍魚、福臨門等食用油品牌宣佈對部分産品提價8%,國家發改委于近日約談了相關企業。這是政府部門近年來再次因漲價問題召集企業約談。
擔心食用油漲價引起連鎖反應,對控物價、防通脹産生不利影響,發改委主動採取措施予以化解,值得肯定。但是,採用什麼樣的方式、用什麼樣的手段化解可能出現的漲價因素,也值得好好推敲。
在去年的防通脹過程中,約談作為一種行政干預手段,確實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價格上漲速度很快、通脹壓力很大的情況下,採用這樣的方式不失為一種選擇。不過,目前的價格形勢並沒有出現嚴重惡化的現象,而金龍魚、福臨門等企業的漲價行為是不是惡意漲價尚不明朗。如果是在原材料、成本不斷上升情況下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手段,那麼,按照市場經濟原則,漲價也是正常的。
還需注意的是,雖然約談可以暫時控制某些産品價格的上漲,但由於影響價格上漲的因子沒有消除,因此,即使企業承諾“不漲價”,也只是在時間上把漲價向後推延了一些而已,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漲價的內在矛盾和問題。一旦銷售價格被人為壓制的時間太長,而企業又無法負擔原材料、成本上漲的話,就極有可能影響市場的正常供應,導致供求關係失衡,價格也就無法控制。反過來,又要採取措施去鼓勵企業生産,形成惡性循環。
更重要的是,約談這種方式還會給人造成不公的印象。因為,在對食用油企業約談控價的同時,發改委卻在不久前對成品油價格進行了上調,且幅度不小。人們自然會問,同樣關係國計民生、同樣對居民生活影響深遠,為什麼成品油價格説上調就上調了,而食用油企業漲價卻要約談控制呢?更何況,與食用油企業相比,石油企業雖然在煉油環節出現了較大的虧損,但售油環節仍然賺得缽滿盆溢。即便因為食用油是生活必需品,漲價容易引起連鎖反應,也不只有約談限價一種方式。是不是可以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轉換一下工作思路,想一些其他方法和手段?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食用油企業漲價的主要原因可能在於成本上漲太快,企業承受不了。如果是這樣的話,何不通過減稅或財政貼息的方式,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成本,幫助企業消化一些成本因素,從而達到讓企業不漲價的目的?這不也是一種結構性減稅方式嗎?
筆者以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價格調控問題上,更多的還是要採取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應當使用,如果行政手段用得過多、過頻甚至不當,就會干擾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影響市場的健康發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産生不利影響。這一點,須引起包括發改委在內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的重視。(譚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