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日前有國際機構發佈報告認為,中國勞動者平均稅率高於許多國家,建議大幅減稅。而國內減稅的呼聲也日益高漲,有專家提議,中國今年應少收1萬億元稅來減輕企業和居民的負擔。但持不同意見者擔心,減稅會影響國庫進賬。為此,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他們認為,恰當的減稅從中長期看有利於國家和企業實現“雙贏”。減稅不會導致財政收入銳減。
存在進一步減稅空間
關於“稅負高”之説,國家稅務總局雖然不贊同,但也表示有進一步減稅的空間。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錢冠林説,中國當前的總稅收約佔GDP比重的20%,這個稅負水平在國際的橫向比較中並不高,甚至可以説是低的,但就這20%的比重來講,仍然是有減稅空間的。
事實上,中國從21世紀初開始就沒有停止過減稅的步伐,“減稅”成為近年來中國稅收改革和政策調整的主基調:全面取消農業稅、企業所得稅兩稅並軌、增值稅轉型、停徵利息稅、降低股市交易印花稅、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降低部分進口商品關稅、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等一系列結構性減稅措施,都讓企業和個人實實在在地嘗到了一些甜頭。而今年“結構性減稅”仍然是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
有利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
稅收不是單純地往國庫裏送錢,它更承擔著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任。當前國際經濟持續低迷,外部環境複雜多變,中國急需擴大內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擴大內需的重要機制之一就是結構性減稅。比如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後,更多的人收入會增加,這有利於增加消費。而降低增值稅的比例,實際上就是降低商品的價格,對於降低通脹、拉動內需有直接作用。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勇明説,目前的減稅是結構性減稅與優化稅制,主要是減輕中低收入者和微小企業的稅負,並調整稅收結構,消除其中不利於結構轉型的因素,因此有利於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穩定就業並推動結構轉型,有利於促進第三産業的發展。
減稅對中小企業是利好
減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是利好。專家們指出,從長遠看,對符合經濟轉型和産業升級標準的行業或企業減免稅負,有助於推動經濟轉型和産業升級。林勇明表示,恰當的減稅對國家和企業是“雙贏”。減稅後企業負擔下降,經營更加活躍,效益更好,這樣能增加政府徵稅的稅基。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指出,減稅要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即使財政收入減少也要減稅,要掌握好二者之間的平衡點。如果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産生效果,經濟就會發展,而經濟發展財政收入就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