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刊評論員
美國的進口部門和廣大消費者都是中國製造的潛在朋友和受益者。應當讓這一龐大群體了解,美國商務部的制裁大棒不光是打在中國製造身上,最終的疼痛也將由他們分擔
4月2日,博鰲亞洲論壇和望周刊社共同主辦了“博鰲製造業圓桌會議”,來自美、德、法、日、韓和中國的製造業巨頭,共同為中國和亞洲製造業的未來出謀劃策。就中國製造眼下遭遇的部分“圍堵”而言,這次會議的議題無疑對中國製造富有啟迪和創見。
3月20日,美國商務部作出裁決,認定中國輸美化學增白劑、鍍鋅鋼絲、鋼質車輪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同一天,美國商務部還對晶體硅光伏電池組件作出初裁。僅在24小時之內,美國就針對中國産品作出4次反傾銷或反補貼裁決。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出口産品的貿易救濟行動多達7起。
不言而喻,美國動輒將與中國有關的經濟和貿易問題“政治化”,有其國內政治博弈的需要。特別在其大選之年,保守主義與保護主義合流,前者的實質是犧牲多數、保護少數,同時讓多數人相信,他們是在抵禦外邦、保護本國。在轉移其國內視線、凝聚民心和暫時平息紛爭方面,保護主義往往極具號召力。營造“民族經濟主義”的氛圍,更容易讓中美兩國陷入競爭性保護主義的囚徒困境,最終受損的是兩國民眾。
製造業是當前中國經濟的根本,容不得制裁大棒肆意圍攻。中國製造的突圍之戰,應從宏觀、微觀及戰略三個層面同時打好。
宏觀層面應做好四件事:
第一,為中國製造消除誤解、廣交朋友。中國與美國經濟結構的互補性遠大於競爭性,只是由於受損者往往傾向於發出更大的聲音,而得益者多保持緘默,美國社會的一些反對中國製造、保護本國製造業的聲音才被凸顯、扭曲和放大。
實際上,美國的進口部門和廣大消費者都是中國製造的潛在朋友和受益者。應當讓這一龐大群體了解,美國商務部的制裁大棒不光是打在中國製造身上,最終的疼痛也將由他們分擔。
第二,在技術、投資、保險諸方面促進中國製造與美國相關産業的合作。經濟全球化和互利共贏是“民族經濟主義”的解毒劑。中國製造業邁向世界的過程中如果更大程度地獲得美國科技、金融市場和保險事業的參與,可能會獲得美國國內政治力量更大的支持。
第三,加強製造業的國內治理。同樣的設計、工人、設備和廠家,生産出口國外的産品往往更優質。以這樣的國內製造成本作為基準,當然不存在“傾銷”或“補貼”。
第四,爭取市場經濟地位,以免更多將其他實際成本更高的國家作為替代國來衡量中國製造品的成本。
微觀層面,受到反傾銷或反補貼調查的企業應當積極應對,面對訴訟要積極應訴。美國發起的貿易摩擦雖然有“政治化”的傾向,但具體到執行層面,並非完全無章可循、隨意審判和執法。
從對華反傾銷案件的實際判決看,應訴企業比不應訴企業面臨的反傾銷稅率要低得多,而積極應訴並提供相關材料的企業比應訴不那麼積極的企業,爭取到的反傾銷稅稅率要低得多,甚至是零稅率。不應訴或不合作不但不會給企業帶來任何利益,相反可能會招致嚴重的懲罰性後果。
同時,中國製造業的行業協會及出口商之間,以及出口商與美國進口商及當地有影響的消費者之間,應當加強聯絡與合作,從而爭取到對中國製造業公正合理的裁決。
戰略層面應做好兩個方面的佈局。其一,通過企業走出去,整合國際供應鏈,實現製造業環節在全球層面的橫向整合。在美國反傾銷壓力之下,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將生産轉向東南亞等地,還有一些企業利用中國國內經濟開發區的經驗,引入中國産業集群整合當地原材料、勞動力和市場資源。
這樣的整合越成功,美國針對中國製造的反傾銷需要掂量的因素就越多,因為它面臨的不僅是中國的製造行業,還包括中國製造整合下的全球供應網絡,反傾銷帶來的美國消費者剩餘損失,可能更加顯見。
其二,通過經濟結構調整政策,促進中國製造業在産業鏈上的縱向升級,提高出口産品的檔次、附加值、競爭力,創造和擴大新的市場,改變對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