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史玉柱正將其數十億元人民幣頭寸建立在一個“龐氏騙局”之上,它看起來像是一個自我反復強化遊戲,如果他走運在故事高潮時及時下馬,那麼“長期投資民生銀行[6.18 -1.59% 研報]”就是一句鬼話。
民生銀行(600016.SH,1988.HK)“商貸通”的盈利能力驚人。年報顯示,2011年,該行總貸款餘額為1.2萬億元,“商貸通”貸款餘額為2300多億元,佔比19.29%。“商貸通”實現的利息收入佔總貸款利息收入的28.22%。根據2011年民生銀行7.16%的平均貸款利率估算,該行2011年總貸款利息收入為863億元,“商貸通”2011年實現利息收入為244億元,平均收益率為10.47%,較7.16%的平均貸款利率上浮46.23%。
2011年,民生銀行吸收客戶存款總額1.6萬億元,平均存款利率2.08%。換言之,“商貸通”的存貸利差達到8.39%(貸款平均收益率減去平均存款利率),而目前該行的凈息差僅為3.14%,“商貸通”將凈息差提升了5.2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商貸通”對民生銀行凈利潤的增長有著顯著的拉動作用。
“商貸通”未來的成長也不可低估。保守估計,未來三年“商貸通”的平均收益率或達到12.39%。民生銀行副行長毛曉峰2009年時表示,“商貸通”客戶將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按照每戶平均貸款100萬來計算,三年之後,“商貸通”發放的貸款將增加3000億元,加上目前2000多億的貸款餘額,2014年,“商貸通”貸款餘額至少為5000億元。
安信證券預計,以2011年貸款餘額為基點,假設平均貸款利率保持不變,民生銀行總貸款餘額未來三年每年增長率或分別為17.3%、17.1%、14.7%。這表明,2014年民生銀行總貸款餘額或將增至18808億元,貸款利息收入為1347億元。假設“商貸通”貸款利息收入佔總貸款利息收入比保持每年6%的增速不變(2011年增速為6.73%),則三年後,“商貸通”利息收入或為619.62億元,平均收益率為12.39%,較目前平均貸款利率上浮73.1%。
“商貸通”的貸款利率從10.47%增加至12.39%,意味著貸款的小微企業需要償還的債務三年間增長了18.34%。
“商貸通”貸款利率還存在著上浮空間。面對2012年可能出現的新增不良貸款,民生銀行行長洪崎表示,該行將嚴控風險,及時上調“商貸通”貸款利率,上調幅度為目前基準利率的40%。業內人士估計,此次40%的上浮力度僅僅是起步價。
大數法則可靠嗎?
貸款利率的上浮將會增加小微企業的還款壓力。事實上,類似“商貸通”這樣的商業類型小額信貸模式,並不是民生銀行首創。在上世紀80年代的孟加拉國和印度的偏遠農村,經濟學家穆罕默德 尤諾斯(Muhammad Yunus)創造了小額信貸模式,將錢貸給需要資金的農民,並從中獲取利息。但隨著貸款利率越來越高,部分借款人無力承擔高額的債務,最終導致了當地的信貸危機。
沃頓商學院的凱斯 魏格特(Keith Weigelt)教授一直致力於研究小額信貸模式。他認為,如果無法守住在獲得收益的同時致力於社會發展和環境這個“三重底線”,那麼從根本上來説,小額貸款就是“次級貸款”(subprime lending)。
次級貸款的風險顯而易見。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民生銀行“商貸通”的不良貸款率僅為0.14%,遠低於整個銀行0.63%的不良貸款率。民生銀行將“商貸通”風險控制的成功歸因于“大數法則”。
“大數法則”是一個統計學概念,是指相似個體所組成的大型群體的平均行為要比個體行為更加容易遇見。民生銀行“商貸通”通過將小微企業按行業分類進行風險管理,期望預測潛在的行業風險。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認為,目前中國3800多萬戶的小微企業,如此巨大的小微企業數目能夠徹底分散貸款風險。
“大數法則”能否真像董文標所説的那樣徹底分散風險尚需時間檢驗,但民生銀行“商貸通”對風險集中的小微企業貸款資格審核似乎在逐步降低門檻。2011年,民生銀行進一步提出要主動提高保證、信用等非抵押方式在貸款結構中的比重,讓更多無法提供抵押物的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獲得金融支持。
董文標表示:“靠抵押不能叫搞銀行,抵押這種制度非常糟糕,我們要想辦法改變這種制度,在中國銀行[3.01 -0.33% 研報]業樹立銀行不是做典當而是做金融的形象。”據記者了解,民生銀行“商貸通”貸款保證類佔比正持續提高。
業內人士透露,民生銀行所推行的信用擔保實際上是通過商圈互保或者供應鏈上核心企業的擔保給小微企業發放貸款。這是一種圍繞商圈、特色市場和産業鏈核心企業的聯保制度。即以各産業鏈中的核心企業為信用擔保主體,再將産業鏈上無數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或互相捆綁,或與産業鏈核心企業捆綁在一起。這樣,一旦某個小微企業出現不良貸款,就可以通過互相擔保的其他企業或是産業鏈上實力較強的核心企業吸收。民生銀行“商貸通”的風險控制模式就是通過這種信用擔保制度在“商貸通”和小微企業之間添加了一層“防火墻”。
信用擔保並不安全
然而類似這種信用擔保模式已經被證明並不安全。通過對比2007年以前美國房地産市場次級債的風險控制模式,可以發現與民生銀行“商貸通”有許多相似之處。當時,貸款公司看好美國經濟,認為美國的房價會不斷上漲,因此這種貸款的借款人無需提供任何可以還款的證明。
但由於這部分貸款風險極高,貸款公司為了降低風險,與投資銀行合作開發了抵押貸款資産證券,而後又開發出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掉期),讓保險公司也來承擔風險。這就是一種通過讓第三方加入,以分散貸款風險的信用擔保模式。然而,隨著美聯儲不斷加息和房地産市場不斷走向蕭條,次級貸款還款的壓力逐漸加大,抵押貸款資産證券收益下滑,本來用於對衝債券違約風險的CDS也開始失效,貸款人違約比例不斷增加。最終,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無力承擔風險,利益鏈條發生斷裂。
在民生銀行“商貸通”的信用擔保模式中,小微企業就像美國次貸危機中的借款人一樣,無需提供物質抵押就能獲得貸款。由於這種貸款風險的不確定性,民生銀行通過各産業鏈上的核心企業向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擔保,並要求同行業中的小微企業互相擔保,共同承擔貸款風險。這種擔保實質上是一種簡易的CDS,在一定風險程度內,美國次級貸款中的保險公司,或是“商貸通”産業鏈上的核心企業能夠對衝貸款違約的風險,也就是能夠吸收借款人(小微企業)的壞賬。但是,一旦整個經濟系統出現問題,大範圍的壞賬超過了保險公司或是核心企業能夠吸收不良貸款的能力,次貸危機也就無法避免了。
因此,民生銀行“商貸通”賭的就是中國未來不會發生經濟危機。而這種“賭博”,必須依賴各個産業鏈上的核心企業吸收壞賬的能力。如果這類核心企業自身出現資金問題,整個産業鏈或商圈就存在著極大的信用風險。隨著整個産業鏈違約比例不斷增加,“商貸通”的利益鏈條或將重蹈美國2007年次貸危機的覆轍。
當然,“商貸通”的次級貸款問題或許被過分誇大了。一位接近銀行業的內部人士認為,信用擔保模式的確是目前銀行信貸批量化和標準化下最好的模式之一,以減少企業間信息的不對稱性。就“商貸通”引發新一輪次貸危機的可能性,她向記者表示,目前還很難判斷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畢竟和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不同的是,民生銀行“商貸通”做的是有實實在在的産品和收益的實業,而不是和經濟環境密切相關且極易泡沫化的房地産。與老百姓衣食住行高度相關的實業,能夠有效抗拒經濟衰退。
但無論次貸危機是否真會發生,對於投資者來説,由於“商貸通”業務對民生銀行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有著巨大的拉動作用,未來“商貸通”的風險是否可控意味著民生銀行是否具有長期投資價值。若要計算“商貸通”的風險,必須弄清楚産業鏈上的核心企業具有多大的吸收壞賬的能力,而這取決於這些企業的賬面價值。
記者嘗試著尋找民生銀行“商貸通”中各産業鏈上的核心企業,試圖通過計算這些核心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來推算他們是否能夠幫助産業鏈上的小微企業償還12.39%的利息,以及有多大的消化能力來吸收可能出現的壞賬。然而,無論是在民生銀行的網站上,還是該行的公告中,我們均無法看到這類核心企業的名字,也就無法判斷“商貸通”到底存在多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