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Greg Smith
3月14日,一封辭職信引發高盛股票暴跌3.4%,市值蒸發掉21.5億美元。
這封刊登在《紐約時報》上的辭職信,抨擊高盛已經喪失了為客戶考慮的企業文化,“道德品行淪落,剝削客戶麻木不仁”。
摩根士丹利同時股價下跌1.74%,花旗下跌3.4%。
這封信的作者就是高盛的執行董事格雷格 史密斯(Greg Smith)。
《商業週刊》將這場離職稱為:一場喧鬧的離去。格雷格 史密斯也因為這場喧鬧的辭職成為攪動華爾街的人。
最有毒和最有破壞性
現年33歲的格雷格畢業于斯坦福大學,2000年進入高盛,他介紹自己:“我為全球兩大對衝基金、中東和亞洲的3個最具影響力的主權財富基金擔任過諮詢顧問。客戶擁有的總資産超過了1萬億美元。”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金融機構,很多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都交給高盛管理,包括利比亞主權財富基金。2008年,利比亞政府交給高盛管理這筆價值30億美元的基金,但隨著金融危機的衝擊,虧掉98%。這筆以利比亞投資局為名義的基金,背後最大的後臺是卡扎菲。高盛這樣安撫卡扎菲,要求其再追加投資37億美元,把失去的損失追回來,但後來不了了之。
利比亞政府這種客戶是高盛最喜歡的,越是專制腐敗的地方,華爾街的銀行家們越是愛去。因為信息不透明,即使虧了錢公眾也無法知曉。
格雷格説:“參加衍生品銷售會議時發現,會上沒有花哪怕一分鐘時間來討論如何幫助客戶,而僅僅討論高盛如何能夠從客戶身上賺取最多的利潤。”
在過去12個月裏,他見過5名主管將客戶稱作“提線木偶”。交給高盛管理的主權財富基金,大多用來投資金融衍生品。這些種類繁多的金融衍生品,一般人很難理解,這也成為金融機構從客戶身上掙錢的一個有力的工具。
目前對於交易員內部控制很薄弱,高盛在業內歷來以激進的金融創新著稱,過度的激勵機制又會增大交易過程的風險系數。衍生品的杠桿性,又決定了收益和損失都會被加倍擴大。
金融衍生品本來是一種避險工具,但是越來越成為賭博工具,所有交易的價格都能成為目標。格雷格忽然感覺:“還不如去做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工程師,人生會更美好”。
今年3月份,高盛董事大衛 勒布和科技股分析師亨利 金就是否將科技股的內幕洩露給對衝基金客戶接受調查。亨利 金手裏掌握著大量的台灣個人電腦供應鏈企業的信息,這些信息對於對衝基金來説是他們做空或做多的可靠的依據。去年10月,美國曝出最大的一起內幕交易案,帆船對衝基金創始人因參與內幕交易被判刑11年。
格雷格談到:“説實話,現在的環境是我見過的最有毒和最有破壞性的。要想變革目前高盛帶毒的文化,必須更換掉管理層。”
不得不走的CEO
這封信發佈後,《紐約客》網站上發佈了高盛CEO 勞埃德 布蘭克費恩緊鎖雙眉的照片,他于2006年接替亨利 鮑爾森成為高盛CEO。
布蘭克恩主導了2008年高盛從一家投資銀行到普通銀行控股公司的轉變,這一舉動為了迎合政府1000億美元的救助計劃,同時,又引來了巴菲特50億美元的投資。
2010年,高盛與保爾森基金相勾結的事情敗露,布蘭克費恩遭到董事會的強烈不滿,也最終成為金融危機的導火索,高盛卻是華爾街唯一躲過次貸危機的投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就高盛涉嫌交易欺詐進行調查,最終高盛以支付5.5億美元罰款了結了官司,但未承認任何違規行為。
格雷格説:“布蘭克費恩失去了對公司文化的掌控。”
金錢至上的貪婪文化成為高盛的價值觀,為了追求最大利潤,寧可走捷徑。就在人們擔心希臘債務危機波及全球的時候,高盛正在享受歐元貶值帶來的巨大投資機會。高盛實際上也是希臘債務危機的始作俑者。當年希臘急於加入歐元區,為了掩蓋超過3%的赤字,把歐元債務包裝成遠期債務,從而從統計表中消失了這筆數據。
今年2月份有消息稱,布蘭克費恩最早今年夏天離開高盛,董事會認為布蘭克費恩並沒有盡到職責。
布蘭克費恩還能待多久,要看董事會對他還有多少耐心。
格雷格的爆料除了良心使然,《華爾街日報》還給出了另外一個理由:獎金收入是産生摩擦的一個源頭。
如果格雷格正如郵件裏所言,看透了高盛的職業,那他在這個職業上做下去唯一的期許,就剩下了薪酬。2009年,高盛用於分紅的獎金池還高達230億美元。如果《華爾街日報》的分析正確的話,這封信看起來倒像是一場分贓不均的內訌。
隨著公眾了解更多的內幕,人們希望這封信能給華爾街敲響警鐘,成為金融改革的轉捩點,但高盛CEO布蘭克費恩目前回應:“這只是個別人的抱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