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對2011年光伏企業的反思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8日 14: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能源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1年過去了,這一年對光伏企業來説,是在大喜大悲中度過的,現在好過的不好過的都值得好好反思。我們為沒能渡過難關的企業感到遺憾,但更為渡過了難關卻未思考的企業深感遺憾。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反思,筆者也有自己的反思。

  反思之一

  行業的兩個特性決定企業成敗。光伏發電屬能源行業,是快速增長的規模經濟。一般的消費經濟,只要有獨到的技術,資金投入就可以是少量的,生存時間也會有5年甚至是10年以上的時間,然而,光伏行業就沒那麼樂觀,即使有非常獨到的技術,但是如果沒有巨量的原始資本和增量資本,如果再沒有正確的發展戰略,大多情況下,市場只會勉強給企業三年左右的生存時間,不是“一將成名”就是“萬骨枯”。對此,“保利協鑫”就是最好的説明:2006年投資70億元人民幣、年産3000噸進入多晶硅産業,2009年“蛇吞象”的動員263億元港幣反向收購上市,2012年將以極低的生産成本、6.5萬噸多晶硅和8GW硅片的産能成為世界第一,獨步江湖。這就是能源行業的特性和魅力, 這就要求行業的每一位進入者,必須對這個行業的特性要有清醒的認識。什麼是這個行業當前的特性?筆者整理的兩句話謹供各位讀者參考:“吃政策的飯”、“做燒錢的買賣”。第一句話説的是沒有政策就沒有光伏。中國的光伏企業過去靠的是國外政策,現在國外、國內政策都要靠,必須關注政策,靠政策生存,靠政策發展。第二句説的是在光伏行業成熟之前,有錢的進來,錢少的慎重。對此,去年末施正榮的一句話值得品味:“這個行業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至於多少錢是標準,筆者將在下一段予以解釋。

  反思之二

  從現在開始要有進入行業第一方陣的完整融資計劃。新能源行業不僅是規模經濟,不進則退,而且還是帶有壟斷性質的規模經濟,這個行業向巨型規模化集中的速度比大多數人想的要快,對資金的需求比很多人想的要大。這就是為什麼生存了30年的一般企業有10個億的融資就很多,而只生存不到10年的光伏企業100個億的融資也嫌少。對自己的企業定位比別人精準,與此相關的融資計劃比別人完整、充分是企業在這個行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在這個行業,如果企業沒有進入前十位的雄心和融資方案,就難有最終勝利的可能。對此,傳統能源企業的今天在講著新能源企業明天的故事,縱觀當今世界傳統能源行業的規模水平,以《財富》雜誌統計的“2010年世界500強”的為例,前十位中能源企業就佔了六位!另據統計的“2010年中國500強”中,能源企業雄據前三位,恰好中國能源企業的貢獻值也是國家GDP的30%強。在別的行業,企業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市場定位;在能源行業,市場在選擇企業的市場定位。2011年光伏市場的變化,告訴企業家們的就是自有資本永遠是微不足道的,企業原有的資金動員能力總是那麼蒼白無力,這是因為市場在選擇企業。2011年,世界經濟低迷,中國嚴控貨幣流動性,光伏行業一邊産能嚴重過剩,一邊國內市場不斷放大,企業家們只會感覺錢少; 2012年,國家扶持的力度在增加,用資金買産能、買技術、買人才、買市場的機會更在增加,企業家們還會感覺錢少;2015年、2020年國家描繪的光伏市場是5倍、50倍的增長空間,企業家們更會感覺錢少。對此,如果企業家們在進入這個行業的那天沒有清晰感悟,那經過了2011年,就一定會有深刻的感悟。願意在光伏行業繼續成就事業的企業家們:請首先確定本企業在行業中的定位,圍繞這個定位,要有完整的銀行融資、債務融資、股權融資等持續融資的方案,要有遠遠優於一般行業的流動資金。

  反思之三

  不要輕易相信表面的市場。2011年,被傷害最多的應該是2009年進入光伏行業的“09後”。相信這些企業的企業家們,過去都是身經百戰,幾多輝煌,頗有資本的企業家。如果他們輸了,一個重要因素應當輸在信息收集不完整,戰略判斷嚴重有誤。經過2008年的光伏市場低迷之後,2009年確實給了繁榮的期許,但那一定是短暫且虛假的繁榮,因為2008年光伏市場就已殖入2011年供過於求的危機基因,當年已經供大於求30%,並有繼續放大之勢。而2009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光伏市場的繁榮,是建立在全球為挽救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而流動性寬鬆、安裝大國德國、意大利短期加速建設基礎上的繁榮,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到2011年中期,供大於求關係變為45%。如果企業只看到繁榮這“一葉”,而未看到2008年光伏市場潛伏嚴重過剩的“全豹”,怎麼可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對此,光伏市場一個最新的故事頗能説明問題:2011年8月,上市公司中利科技動用4.82億元收購2010年進入光伏行業的騰暉電力51%的股權。由於交易雙方為同一實際控制人,涉及關聯交易,基於當時光伏市場判斷,實際控制人大膽承諾2011年、2012年、2013年經審計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3130萬元、26381萬元、36625萬元,如屆時未實現上述目標,實際控制人將以現金方式支付差額。由於光伏市場驟變,今年3月3日中利科技公告因沒能完成承諾業績,實際控制人支付補償差額259萬元。要扭轉今後兩年可能鉅額補償的局面,前提有兩點:未來光伏市場和實際控制人預想的一樣好;未來騰暉電力的業績和實際控制人預想的一樣好。那就意味著到2013年,按照5.82%的利潤率水平計算,銷售額需達到63億元。對此,如果根據網上搜索企業資料顯示的2011年銷售預計應為80-100億元推論,理應不難實現。可是年報公告,騰暉電力2011年實際銷售僅為7.6億元!因此企業不但要明白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更要了解為什麼漲的背後原因;要知道在商場上“船小好調頭”,可在能源行業沒有小船,信息不準,戰略判斷有誤,大船“傷不起”。都知道“英利”總體發展健康,在行業最困難的去年11月還宣佈誓言:不裁一人。卻少有人注意它設有一個不多見的崗位——“首席戰略官”。2012年的市場需求,一定比普遍預期的要大,因此,那些還在爭取做大、做強的光伏企業家們,建議今後即使沒有部門,也一定要有專門的信息收集、戰略分析人員。

  反思之四

  垂直一體化值得追求,但要量力而行。在光伏業走專業化還是走垂直一體化發展模式的討論由來已久,有關問題的回答多種多樣。回看世界工業發展史,結論也是各有韆鞦。是上下通吃取得綜合利潤,還是劍走偏鋒取得專業利潤,其實是一個企業根據自身不同條件作出適合自己發展之道的選擇問題。2011年的光伏市場,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一個是年初,産業鏈的利潤點在多晶硅原料和電池片生産環節,而年底,隨著國內光伏電價的明確,産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利潤點迅速向終端市場的電站建設轉移,企業家們投資的側重點難以追上變化的利潤點;一個是綜合看不同企業的毛利率,産業鏈長的普遍優於産業鏈短的。據此,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行業還沒有進入成熟階段,選擇産業鏈長的方向是值得探討的,産業鏈長到何種程度,則必須看企業的資源動員能力。筆者知道一些“09後”,只看到成功企業垂直一體化的優勢,卻未正確估計市場,過分強調垂直一體化。隨著2011年市場突變,國家緊縮銀根,造成資金鏈斷裂,2011年市場的短期萎縮本不應傷及筋骨,供血不足卻害人不淺,類似情況不乏其例。

  反思之五

  對各地政府招商的話要聽更要想。從09年100家迅速膨脹至2011年500家左右光伏産品生産企業,中國光伏的産能上了一個大臺階,各地政府的推波助瀾功不可沒。光伏行業是規模經濟,也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一個地區如果能招商幾家光伏企業,這個地區的工業産值,勞動就業人數一定是爆炸式增長,這就是許多地區紛紛打出各種優惠條件,吸引光伏企業前往的原因。據説,全國有光伏産業園200個以上。2009年,因為有“新經濟”、“高科技”、“政府給地”、“融資給擔保”等等新穎的概念和難以抵擋的誘惑,於是就有了“09後”的量産。結果就出現如此現象。結果,2011年光伏企業老闆“跑路”的幾位代表,好像也是“09後”的代表,更是未加分析而簡單聽從政府話的代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防止太陽能産業盲目擴張”,就是為了避免類似現象再次發生。在這件事情上,企業家與地方政府的訴求其實有相同也有不同。對於那些真心在光伏事業有所作為的企業家,只有當其各方面實力以及市場支持前提條件成立時,可以和政府訴求重合,否則結果可能適得其反。例如有位企業家就是在自身尚未完全立穩的前提下,被招商至異地準備鉅資再建一廠,2011年市場一變,兩個項目必將面目全非。順便説一句:那些借光伏光環利用政府招商,玩“土地-資本-土地…”遊戲的企業家,與政府訴求不會重合,從歷史經驗教訓看,這種玩法成功概率也不大。

  反思之六

  在變化的市場中,要有迅速的反應能力。這句話看似簡單,應是每一個企業家與生俱來的基本素養;但在過去一年不少光伏企業家發揮失常,受害不淺。2011年光伏市場有兩大關鍵逆轉:國際市場的迅速萎縮、受限和國內市場的迅速放大。前者的具體表現是,年初開始的歐洲市場萎縮和年末出現的美國市場“雙反”;後者的具體表現是,上半年青海省的“930”政策引發的安裝潮和8月1日國家《關於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的公佈,帶來成倍增長的國內市場空間。前者在預料之中,而後者在預料之外,事情的變化有突然也有必然。對此,光伏企業家中,有早有預判,已經未雨綢繆的;也有抓住變化,迅速調整市場策略的;還有部分面對變化,始終沒有作出反應的。第一類企業的結果是:由於準備充分,從過去100%出口成功調整為國內市場兵分20-30%,勝利分享國內市場果實的同時,減少了當年的虧損幅度;第二類企業的結果是:由於反應迅速,搶佔國內市場成功幾率大大增加的同時,努力減少了企業年報更為難堪的局面;第三類企業的結果毋庸再述。更為悲催的是,有的企業家比別人醒得早,也起床了,卻趕了個晚集。最近一家著名企業爆出虧損十億美金,而正是這家企業在一年多前就已發出醒世名言:市場嚴重供過於求。這一結果,令人扼腕,更令人深思。

  從小就知道:聰明的人是從別人的教訓中獲得知識,不夠聰明的人是從自己的教訓中獲得知識,完全不聰明的人有了教訓也得不到知識。正在經歷光伏行業殘酷整合、努力走向再度輝煌中的企業家們,一定要從2011年的市場中學到點什麼。

熱詞:

  • 企業成敗
  • 企業定位
  • 太陽能光伏發電
  • 09後
  • 實際控制人
  • 企業老闆
  • 一葉
  • 新經濟
  • 高科技
  • 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