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吉利集團對瑞典全球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的成功收購,書寫了中國汽車真正走向世界的輝煌,獲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認同和讚譽,這一時刻,大家都不懷疑,中國終於有了一個享譽世界的全球豪華汽車品牌。然而,兩年時間過去了,沃爾沃國産卻遲遲不見動靜,反到沃爾沃要與吉利合資做自主品牌的消息讓人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雲裏霧裏折騰了一大圈,結果沃爾沃被界定為“外資”,還不被承認是中國的。沃爾沃來中國生産還必須和其它外資車企一視同仁,儘管沃爾沃汽車公司100%屬於中國的李書福。
據分析,這種似乎讓人有點看不明白的“界定”理由,來自中國的《企業法》和《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由於沃爾沃目前註冊地仍在瑞典故屬外資公司,由於沃爾沃屬於外資,要想進入中國生産,就必須要和本土企業合資,推出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車。至於是“自己人嫁自己人”式的合資還是什麼,沒人再去深究,似乎只有這樣才是“公平合理的”,是“一碗水端平的”,因此“沃爾沃是中國吉利的,但不是中國的”奇特現象就這樣出現了。
儘管圍繞這一話題在業內和媒體圈內發生了激烈的爭論,都在為吉利和李書福叫屈,為沃爾沃這個全球豪華汽車品牌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擔憂,汽車行業資深專家程遠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地球人都知道,兩年前,中國的吉利汽車全資收購了福特旗下的沃爾沃,按照全球公認的資本屬性,沃爾沃毫無異議地成為中國全資企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沃爾沃卻被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拒收”,其“中資”身份不被認可,仍要將其按照“外資”管理。像一個人歸了宗,卻不能回家,是不是有悖常理?真是“荒唐人辦荒唐事”, 既如此,“海外收購”的意義是否大大打了折扣?”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創始人、正和島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劉東華在微博中表示“一個中國人已經百分之百擁有的沃爾沃,為什麼中國至今不願意承認它是中國企業呢?一家民營企業做到了連國有企業都很難做到的事,我們的國家和人民不是更應該為他感到驕傲嗎?”雖然爭論還在進行中,但從目前情況看,要想改變這一“界定”還不是那麼輕易而舉的,據了解,今年已有多家歐企放出合資的信息,包括一直為外界詬病的雷諾汽車,沃爾沃很難從這種“包圍圈”中突圍出來。
分析這一奇特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入世十年,中國汽車“市場換技術”的初衷得到了無情的打擊。市場幾乎全被國外汽車巨頭佔領,技術依然掌握在別人手中,我們只能繼續徘徊在別人的技術門檻之外,望洋興嘆。為了補救這一局面,合資自主的提法和政策應運而生,相關部門希望通過這一強制政策,促進中國的自主汽車産業能夠真正發展起來,也希冀國外的汽車巨頭在技術上能給中國提供一些實實在在的幫助。但是合資自主的良好願景只能淪為中國汽車遮蓋顏面的遮羞布。畢竟在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薄弱的開發能力前提下,自主品牌想要走捷徑,依靠別人施捨給一些技術,簡直比登天還難。而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為解決這一“比登天還難的問題”成為了可能,但卻給它橫亙了不少的障礙,甚至拒絕於“中國門”之外。我們究竟是看重一些概念和形式的東西,求得一時的“平穩”,還是從中國汽車發展的根本利益出發,大力發展真正屬於我們中國自己的、有競爭力的品牌呢?這個問題值得中國汽車界和國家有關部門深思,否則我們美好的願景永遠只能是一種想象。
非常欣賞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先生一句話:“我們不能依靠競爭對手來幫助我們實現願望,只有自己強大起來,只有和競爭對手勇敢地展開競爭,以科學的態度去展現參與全球公平競爭的姿態,以負責任的態度很有信心地和競爭對手開展依法、公平、透明的競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走向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