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2年2月份,CPI增幅大幅回落至3.2%,終創近20個月新低。昨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向《金證券》直言,“通脹的根源是貨幣的被動超發。”
中國的貨幣老虎越養越大。是貨幣總要出來購物,是老虎總要出來吃肉。究竟喂多大一塊肉,才足以讓這只貨幣老虎乖乖地呆在籠子裏,不跑到街上來作亂?對此,周其仁開出“藥方”——為央行減負,央行應以堅守人民幣幣值穩定為第一要務。
數據見證“十年貨幣超發”
説起改革以來中國最值得肯定的貨幣制度,周其仁認為當屬1994年由全國人大通過的《人民銀行法》。該法案明文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
“這就是説,用人大立法來確立央行的權威,一舉消除了多年以來動搖人民幣幣值穩定、通脹屢起的病灶——政府因財政需要而超發貨幣。以後政府的財政需要,只能靠稅收、靠發債、靠國有資源的收益。”他解釋。
始料不及的是,主動超發貨幣之門被關上之後,又開出了一個被動超發貨幣的口子。這就是從匯率形成機制裏被動釋放出來的天量貨幣。周其仁告訴記者,“中國每年新增的國家外匯儲備,全部是央行用基礎貨幣買進來的。按什麼價買?匯率是什麼價,就按什麼價。1997年-2005年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8.26元,意味著每增加1美元國家外匯儲備,央行就要增加動用8.26元人民幣的基礎貨幣,向商業銀行購匯,這8.26元‘高能貨幣’轉入商業銀行,再乘上4-5倍的貨幣週轉速度,放給市場的貸款總額是40元人民幣上下。2005年以後,人民幣持續微幅升值,但即使按2012年3月7日6.31元的匯率看,央行每購入1美元,也要付出6.31元的‘高能貨幣’,可放給市場的貸款總額還是在30元上下。”
央行網站公佈的數據顯示,2001年末中國外匯儲備為2121億美元,2011年末則增加到了3.18萬億美元,11年間絕對量增長2.9萬億美元,上漲10倍多。2001年末廣義貨幣(M2)存量15.28萬億人民幣,2011年末則達到了85.15萬億人民幣,上漲5倍多。
“巨量的人民幣供應遠高出經濟增長的需要,這不是‘貨幣超發’是什麼?”周其仁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