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最近一週,美國頻頻採取針對中國出口産品的貿易救濟行動。美方在行政和法律層面也有強化貿易制裁的趨勢。這表明美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明顯升溫。大選之年,美方再次挑起兩國經貿事端。
貿易救濟接踵而至
美國商務部20日做出兩項終裁,認定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地區輸美化學增白劑存在傾銷行為,認定中國輸美鍍鋅鋼絲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美商務部同時還初裁認定中國輸美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接受程度不等的補貼。
同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還通過日落復審裁定,認定從中國市場進口的金屬硅將在可預見的時間內給美國相關産業造成持續的損害,由此美國將繼續對此類産品徵收反傾銷稅。就在一天前,美國商務部剛剛終裁認定中國輸美鋼制車輪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
從13日到20日,僅僅一週時間,美國針對中國出口産品的貿易救濟行動多達6起,頻率很高。除對外實施貿易救濟行動,美國近期還從內部採取行政和立法措施,強化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能力,包括設立跨部門貿易執法中心、快速出臺《1930年關稅法》修訂案等。
貿易保護手段呈新特徵
第一,美國“防守”與“進攻”並舉。在“防守”方面,設立跨部門貿易執法中心將強化對國內貿易法律的執行。在“進攻”方面,美國貿易代表羅恩 柯克近期表示,美國政府將幫助美國企業和産品打開他國市場。
第二,美國還頻頻動用隱蔽性更強的“337調查”手段,以保護專利為名打壓中國産品。
第三,美國還聯合其他發達國家利用世貿組織等多邊平臺對中國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管制施壓,試圖打著“尊重國際規則和程序”的旗號行貿易救濟之實。
互利共贏才是貿易根本
華盛頓著名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世界銀行駐中國前首席代表黃育川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越來越多,對貿易開放的熱衷度在下降。
從動機來看,美國對華貿易救濟行動增多背後,除顯而易見的經濟因素外,更有大選年的政治利益考量。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儘管美國政治人物言辭強硬,但美國也深知其經濟離不開中國市場,強硬表態未必會全部轉化為實際政策,中美爆發大規模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