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華盛頓3月20日電(記者陽建 王宗凱)20日,美國對光伏産品等四類中國輸美産品作出反傾銷或反補貼裁決。13日以來,僅僅一週時間,美國針對中國出口産品的貿易救濟行動多達六起,時間之短,頻率之高,實屬罕見。
這一輪密集行動讓外界有點應接不暇,凸顯出近一段時間美國對華貿易保護主義已急劇抬頭,並開始呈現出新的特徵和趨勢。
一方面,美國“防守”與“進攻”並舉。通過發起更多的貿易調查、設立新貿易機構,強化對國內貿易法律的執行以及在世貿組織規則框架內設立貿易壁壘,來保護美國本土市場。同時,美國政府還計劃更好地護航美國企業和産品進軍他國市場,特別是美國具有競爭優勢的農産品、機械産品和服務産品市場。
另一方面,除了常見的“雙反”調查,美國今年以來還頻頻動用隱蔽性更強的“337調查”手段,以保護專利為名打壓激光打印墨盒、平板電腦、照相手機、可調節能熒光燈等中國出口産品。除了自身發起單邊行動,美國還聯合其他發達國家利用世貿組織等多邊平臺對中國出口管理措施施壓。
透過這些組合行動清晰可見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實質:既要狙擊對美國産業構成威脅的進口産品,也要確保美國亟需的戰略産品進口暢通。
從動因來看,美國對華貿易救濟行動增多,不僅有顯而易見的經濟因素,也有大選政治操作的考量。除了總統大選,美國參眾兩院今年也面臨換屆。而在美國部分政界人士眼中,以創造就業為由祭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旗,乃是爭取選民最為容易和迅速見效的手段。作為美國重要貿易夥伴和競爭對手的中國由此成為美國大選政治的犧牲品。
然而,保護主義從來就是損人不利己,它非但不能化解美國工作崗位外流、失業率下降等內部問題,反而會損害美國自身利益。今天,中美兩國貿易唇齒相依,美國決策者圖一時政治之需採取短視行為,只會有損中美經貿關係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