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 張茉楠
給民間資本鬆綁,為民營資本找“出路”不僅僅是為了拓寬融資渠道,更重要的是做強民營資本,使之成為中國經濟新的競爭優勢。引導民營資本“走出去”,在更大範圍參與國際競爭正成為中國戰略轉型的新動向。
近十年間,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民間資本規模呈現幾何級數爆發增長,但由於民間資本較為集中的區域,均衍生出複雜隱秘而發達的民間金融網絡,幾乎沒有任何機構能夠準確掌握民間資本的實際規模、投向以及其中錯綜複雜的生態鏈條。根據央行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1)》,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我國民間資本已十分雄厚,山西、溫州、鄂爾多斯三地民間資本量分別達到約10000億元、5200億元、2200億元。然而,如此龐大的資本並未流向實體經濟,而是大都形成了“以錢生錢”的自我循環,由此,産業空心化、房地産泡沫、瘋狂的高利貸等經濟金融亂象併發而生。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兩會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鼓勵在資本總量、人才結構、産業與國際合作企業相關性等方面有條件的民營資本“走出去”,並給予民營企業全面週到的法律諮詢服務和所在國國情介紹,以控制風險。與此同時,商務部支持民企“走出去”的實施細則也將很快出臺。此前,在2010年5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並就開展國際化經營、培育民營跨國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支持組成聯合體“抱團出海”,共同開展多種形式的境外投資等內容提出了指導性意見。民營資本如何下好“全球化”這盤棋無論是對自身,還是對中國整體戰略轉型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事實上,當前民營企業海外拓展的意願明顯增強。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中,國有企業所佔份額正逐年下降,在過去五年裏,已由81%(2006年末)減少到66%(2010年末)。2010年,民營企業500強中累計有137家開展了對外投資,投資企業和項目592個,投資額達61.8億美元,投資額比2009年增長174%。民營資本“出海”的意願和活躍性都很高,但國企仍佔據“海外投資”的絕對主導作用。2010年,中央直屬國企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424.4億美元,佔總流量的70.5%。
民營資本“出海”還面臨著比國企更多的挑戰和現實困境。一是由於銀行的支持以及國有企業利潤留存等,國有企業流動性相對充裕,而民營企業缺乏資金支持,産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還沒有實現有效銜接,無形資産在國外抵押受限,融資比較困難;二是國家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的優惠貸款往往只對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感興趣,因此中小民營企業只能依靠商業銀行貸款,造成“走出去”成本提高;三是由於新産品、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需要大量時間和成本投入,且具有很高風險。民營企業單純依靠自己能力已經很難掌握競爭的主動權,迫切需要國家的科技支持。
民營資本“走出去”應成為中國經濟戰略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應積極引導和鼓勵民營資本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參與全球合作,做強做大民營資本。
在海外佈局方面,應以産業佈局和提升競爭力為切入點,提高民營資本海外佈局的效率和效益。應該鼓勵和支持民營資本以先進製造業發展和資源開發為重點,通過對外投資辦廠、兼併收購、資源開發等多種形式,參與境外稀缺資源和能源開發,收購境外優質企業、研發機構、營銷網絡和知名品牌,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
在金融支持方面,需要開展境外項目貸款、股權融資、離岸金融等全方位服務。可以參照國外經驗設立特別金融機構或建立特別基金,例如英聯邦開發公司、德意志開發公司、丹麥工業化基金、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日本海外經濟合作基金、韓國進出口銀行、亞洲四小龍的“海外創業資本基金”、“海外損失準備金制度”等,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海外融資的便利性。
在制度設計上,應鼓勵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目前最重要的金融支持政策是改革外匯管理制度,放鬆外匯管制,通過“藏匯於民”的方式實現對外直接投資自由化,允許更多國內銀行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與境外銀行建立代理關係,通過産融結合的方式,支持民企“走出去”。
在網絡構建方面,由於中國企業大規模開展對外投資的歷史並不長,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觀察才能總結出足夠多的、具有借鑒意義的經驗和規律,並建立起海外市場信息網絡。由於民企“走出去”也會面對可能出現的“玻璃墻”。因此,在這方面,商業服務機構能夠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它們經驗豐富,擁有全球網絡,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尋找項目、把握投資方向和進退時機,更全面地發現交易風險、制定保護條款,從而把風險降到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