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乾隆玉璽“八徵耄念之寶”被倫敦蘇富比以人民幣4000萬元拍出,卻被行家認為是贗品。
從“長沙壺王”“金縷玉衣”到“漢代玉凳”,如此驚天騙局中涉及的專家往往都是權威、頂尖。然而為何普通人都具備的常識這些專家卻“渾然不覺”?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山東分會會長、山東人文藝術研究院院長陳玉泉先生有著20多年的收藏經歷,也有著多年文物鑒定的經歷,他向本報記者披露了收藏鑒定圈內一些不為人所知的內幕,也揭開了個別鑒定專家違背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唯利是圖的真面目。
鑒寶節目
誰出資誰受益
陳玉泉説,在有些鑒寶節目中,看著熱熱鬧鬧,又是砸又是敲,但實際上裏面有很多外人不知的操作手法。出資人、製片人是活動決策者。節目本身是要花錢的,但是不能白花,通過海選藏品,把出資人的東西“選出來”,經過專家在公眾前的鑒定,為以後變現打好基礎。其中有些藏品不過是高檔贗品,有些無良專家指鹿為馬,就是為了賣出個好價錢。有些持寶人想在電視上亮相,也是明碼標價。有知名鑒寶欄目的編導曾給陳玉泉打電話:“你那有想上電視的老闆嗎? 元一次,只要東西不太難看就行。”所謂別太難看,就是説只要別太假、看不過去就行。
陳玉泉還説,圈內有同行找他鑒寶,一看,是假的。可是按理説這位同行應該能鑒定出來,為啥還來找自己?後來才知道,“讓我來鑒定,其實這是來封口的,一旦遇到這件東西,我只好説:看不了,我不是搞這個專業的。”
鑒寶大獎
普通人根本靠不上邊
“能夠走進演播廳並最終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持寶人,必須有關係;獲得‘最具價值藏品’稱號的持寶人大都給節目出過較高的贊助。在節目中,不僅有假藏品因幕後交易而被現場鑒定為珍品,更有甚者,有些持寶人展示的藏品實際就是現場鑒定專家的藏品。”陳玉泉説。
“有些鑒寶節目中的一二三等獎實際上早確定了,落選的有些藏品可能比獲獎的還好。”陳玉泉説,有時主要獎項已經內定好了,其它次要獎項實在找不到東西了,就打電話求援,找圈內朋友帶東西來捧場。全是行家的東西,普通百姓的東西根本靠不上邊。如果兩個人都有好東西,在評獎中發生了衝撞,主辦方就會有人出來:“加點錢讓給我,讓某某評上獎,不然你的入選了也上不去!”至於鑒定中有些專家信口開河,更是屢見不鮮。
為拿回扣
不擇手段“敲竹杠”
陳玉泉還講了一件事,他的一位朋友看上某家古董店裏一件東西,想請專家看看,就把相關信息給專家説了。專家知道地點後,就自己先到店裏去了,一砍價,“最底8萬元”,專家就串通店主説:“我們過兩天就來,你報12萬的價,我肯定讓他買你的……”到了那一天,這位朋友和專家一同到了店裏,結果店主就是咬著12萬元不鬆口,在專家的攛掇下,這位朋友買下了古董。
過了一段時間,這位朋友聽人説這件東西不對,就去退貨,誰知店家只退8萬元,朋友急了要跟店家沒完,店家才如實相告,“那4萬元被同來的專家拿走了!”
陳玉泉説,他的一位學生也遭遇過類似的一件事。前些年,這位學生和他的鑒寶老師逛潘家園,買了一件東西,後來發現不對,就回去退,結果退款打了折扣,這位學生不願意。逼問之下,店主才説,原來那天這位學生跟店主討價還價時,他的老師向店主使了個眼色,等這位老師送走學生後,又回到店裏,告訴店主,他早看出來這個貨有假,如果不給回扣的話,他就讓學生馬上回來退貨,店主只好給了專家回扣。如果這位學生不找回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老師不但撒謊,還敲人竹杠。
專家著作等身
自己寫的書竟不知道
陳玉泉自己曾經遇上一件讓他大跌眼鏡的事。多年前,他曾經看過北京一位頂級鑒定專家寫的書,書中有些與他觀點不同的地方,他就隨手標了出來。過了不久,陳玉泉請這位專家吃飯,席間就書中那幾個問題向專家討教。誰知,這位專家竟然一問三不知,自己寫的書,自己竟然不知道內容?這讓陳玉泉大吃一驚,後來他才知道,這位專家根本不是自己寫書,而是請職業出書人幫著弄出的書,自己花錢買成果。所以看上去有的專家著作等身,但自己親自寫的東西卻不多。
陳玉泉還講了一個親身遇到的故事,在幾年前省內某地的一次鑒寶會上,有一位藏家可能因為跟國內某位知名鑒寶專家有點過節,故意從商店裏買了一對新倣乾隆時的花瓶,還開具了發票。當這對花瓶送到鑒定家面前時,這位專家説是真的,並熱情地邀請持寶人開證書,還説對方撿了大便宜了。按照常理,這位鑒定家不可能看不出這是高倣貨,然而為了讓對方出錢開證書竟公然作假。藏家當場亮出發票,眾人譁然,讓這位專家威信掃地。
同樣的東西
一專家看出倆結果
陳玉泉認識一位做藥材生意的老闆,在一家北京知名拍賣公司的拍賣會上看中一件瓷器,請一位坐鎮拍賣會掌眼的著名專家,諮詢這件瓷器的真偽,專家過眼後,認為這件瓷器沒問題,於是,這位老闆就將它拍了下來。然而,過了兩年的時間,這位老闆收藏知識漸長,他覺得這件瓷器存疑,於是,又去北京還是找到那位著名鑒寶專家看,誰知專家鑒定後説,這件瓷器是假的啊!藥材老闆急了,為啥當年在拍賣會上你説是對的,現在怎麼又變了呢?這位專家愣住了。老闆講述拍賣會當時的場景勾起了專家的回憶,專家臉紅了,後來才説實話:“當時是替拍賣會……為了維護平臺的……”
類似的故事還有不少。陳玉泉説,幾年前有位藏家拿藏品找北京一家古瓷鑒定機構鑒定評估,該機構專家負責人在收藏界較有名氣,還是原來某省台鑒寶欄目首席陶瓷鑒定專家,自己有專門經營古瓷的公司,另外還有自己的燒窯工廠,去年這位專家因售假被人起訴,一度成為全國媒體報道的焦點。朋友的藏品經專家鑒定估價,專家一估五六十萬元,也不説什麼年代的,只説撿了個大漏,還勸藏家把藏品放在他那兒代賣。藏家相信了,就把藏品放那裏了。出門時,一回頭偶然看到了墻上的章程,上面正寫著:“丟失損壞藏品賠償原價的二十分之一。”藏家覺得不太可靠,萬一真丟了咋辦?於是回頭去取。這時,專家就非常不高興,説:“你這東西是高倣,不值錢。”到底是不是真的、值不值錢?一會兒就出現兩個不同的結果,讓人一頭霧水。
陳玉泉認為,面對現在的鑒定亂象,應成立以文物主管部門、博物館等為主體,吸收民間或學術團體中有過硬眼力的專家組成權威獨立的民間藏品鑒定機構,提供免費或收費培訓,普及有關古玩收藏的鑒定、保養知識。出場的機構專家不能只靠資歷、頭銜,要經過考核、答辯,知識理論水平和眼力過關才能上崗。同時鑒定證書上網公開,可讓業內人士點評,對不稱職和亂出鑒定證書的機構予以取締。為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純凈的公正的鑒定平臺。另外,從事古玩經營、對古玩鑒別有眼力、造詣深的業內人士應樹立強烈的誠信意識和自律意識,並提高公眾及民間收藏人士對藏品的辨別能力和鑒賞力,以防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