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引發全球輿論群起討伐華爾街投行
高盛公司一位叫史密斯的中級主管上周三在美國《紐約時報》上刊發一封公開信並宣佈辭職,他在信中聲稱高盛是“我所見過最惡毒和最有破壞性的地方”,詳述了高盛將客戶當成“傻瓜”和“木偶”,把賺錢作為最高目標的“公司文化”。而就在幾個星期之前,美國一位大法官也曾公開批評高盛在一宗能源交易案裏有着很大的利益衝突。高盛“道德黑幕”震動全球資本市場,也重新點燃了業界對於華爾街操守的爭論。
離職時稱高盛為“毒藥”
史密斯在辭職信中描述了這樣一個畫面:在經歷了金融危機和信譽危機後,高盛再也無法標榜自己“把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高盛的執行董事們把一個個客戶稱作“提線木偶”,沒有比這更能體現高盛的文化了。據《紐約時報》報道,史密斯之所以高調辭職,是因為對2010年美國證券和交易委員會對高盛的一樁調查抱有很高期望。在那起案件中證交委指責高盛通過向部分客戶銷售抵押貸款的産品,有意欺騙這些顧客。但在這起案件中,高盛卻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
短短一個月內,一位大法官和高盛中級主管先後對高盛的“公司文化”公開提出質疑,高盛和華爾街無疑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就在上月,一項證券相關集體訴訟獲法官批准,其內容是指控高盛曾在2006年向客戶提供由一家現已破産的貸款商所發行的風險抵押貸款支持債券時存在欺詐行為。
其實,業界對於高盛的批評早已有之。1994年高盛當時減持了著名的英國公司MCC的股票,幾小時後這家公司老闆麥克斯韋去世,有傳言正是高盛做空MCC導致其破産才使他自殺,高盛由此陷入一系列的指控和訴訟之中。1995年,高盛支付235億美元以解決官司。而在2007年金融危機之後,高盛受到的批判與訴訟更是屢見不鮮。2010年4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高盛銷售的所謂債權抵押證券涉嫌欺詐;同年,《滾石》雜誌一篇文章將高盛比作是“盤繞在人臉上的巨大吸血烏賊,無情地將其吸血觸角伸向任何帶有金錢氣息的角落”。
全球輿論群起討伐
高盛事件的影響迅速發酵。來自金融界內部的聲討之聲接踵而至,一家諮詢公司首席執行官撰文稱,“距離高盛的權力中心遠得多的其他人已聽到了警鐘的響聲”。喬治敦大學法學教授魯斯 史蒂文森也表示,如今投銀已經迷失了方向。
上周末,全球輿論巨頭也均對高盛發出強烈抨擊。美國《洛杉磯時報》表示,“高盛離職高管的臨別回馬槍震動華爾街”;德國《圖片報》以“燃燒的告別信—頂級銀行家向高盛算賬”為題感嘆,這是來自華爾街內部的“起義”;德國《世界報》評論稱,“高盛被釘在恥辱柱上”;俄羅斯《真理報》將史密斯的信件稱作一份對高盛的“嚴厲的控訴書”;英國《衛報》則呼籲,全世界的“木偶”聯合起來抵制高盛,這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