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海關總署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5330.3億美元,累計貿易逆差為42.5億美元。其中,2月份我國貿易逆差高達314.9億美元,為近10年來我國單月最大貿易逆差額。
這一數據的公佈,引起了海內外廣泛關注。這一貿易逆差是如何産生的?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10年來數額最大的單月逆差?
多種因素造成逆差
“由於去年2月份受春節長假影響導致基數偏低,致使今年2月份進出口名義同比增速較快。”對於鉅額逆差,海關總署統計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進出口數據的這種季節性波動仍在預期之內。
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2604.3億美元,同比增長29.4%。其中,出口1144.7億美元,增長18.4%;進口1459.6億美元,同比增長39.6%。經過季節調整後,2月份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的同比增長速度分別為7%、4%和9.4%。但無論是從名義同比增速看,還是從季節調整後的同比增速看,進口增速均為出口增速的兩倍多。
“貿易逆差的出現是多因素的,但最主要的還是季節性因素。”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從歷年經驗來看,我國外貿在春節前後往往呈現“節前趕出口,節後趕進口”的特徵,節後一段時間進口到貨相對集中、活躍。
“從長期因素看,資源、能源、生産資料等剛性進口需求穩定,是造成逆差出現的主要原因。”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李健表示,逆差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國內需求正趨旺盛,這也是國家實行擴大內需政策的效果。
這一判斷從海關數據可得到驗證:前兩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1.2億噸,增加5.7%;大豆進口844萬噸,增加13.2%。在進口機電産品中,進口汽車18.4萬輛,增加33.2%。預計這一數字在三四季度將更為明顯。
持續貿易逆差可能性較小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讓很多人已習慣於外貿順差。事實上,貿易順差並非越多越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意味著過高的對外依存度,不僅增加了貨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而且是造成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2月份出現的貿易逆差仍屬於暫時性的季度逆差,去年2月、前年3月等也曾出現過類似的現象,但當年的全年貿易仍為順差。“可見,單月的逆差,尚不足以對全年的狀況做出準確的判斷。”
“從近期數據分析看,這樣的逆差不太可能持續下去,但順差會逐步收窄,進出口貿易有望進一步趨向平衡。”沈丹陽説。
“出口增速回落,貿易出現逆差在預期之中,逆差有利於改善中國進出口的平衡。”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
“總體來看,我們今年還是呈小幅的增長,而且有可能下半年形勢好一點,增長的情況還會好一點。”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外貿全年增長10%左右的目標估計是可以實現的,“但也要通過艱苦的努力才能實現。”
從外部環境來看,隨著歐債危機解決進程的緩慢推進及美國經濟復蘇,我國外貿全年走勢依然保持樂觀。在保持一定增長的基礎上,全年貿易順差有望進一步收窄,進出口貿易將更趨平衡。
貿易平衡是大方向
經歷多年的高速增長,我國整體經濟實力有了顯著提升,貿易發展模式也步入了一個戰略轉型期,即從過去以出口、投資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向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協調發展。
“2月較大幅度逆差的出現,表明我國貿易不平衡的態勢正在趨緩。”李健説,從出口主導向貿易平衡轉變,正是我國外貿發展方式實現戰略性轉變的要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説,對企業而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整個國際形勢都是有利於出口的,但“十二五”的內外部環境都不一樣了。“外貿目前已到了一個非轉不可的時候,這不僅因為外部環境,也是自身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過去,我國貿易不平衡主要是貿易增長過快、規模過大導致的,確實需要加以調整;但是,當前我國經濟面臨著多重壓力,特別是在國際經濟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的情況下,決不能因片面追求貿易平衡而犧牲發展,無論在什麼樣的外部條件下,出口一定要保持正確的方向,力求穩中有進、穩中更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