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順利踏過金融危機,一步步發展壯大的企業通常是富有創新意識及實踐精神的,是創新助他們度過危機並獲得了持續生命力。創新並不神秘,但它的力量卻異常強大和神奇,無數企業的成敗得失告訴我們:失去創新,必將面臨失敗;把握住創新,就能贏得成功。
宏觀經濟低迷,資本市場IPO不暢,流動性緊縮的環境下,整個投資市場遇到困難,尤其是私募股權投資——上遊投資人越來越謹慎,因為錢現在比以往更值錢,而被投機構(私募股權基金)同質化越來越嚴重。
在剛剛過去的10月,國內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IPO數量銳減,同比降幅高達75%,對於私募投資者來説,如何選擇更好的退出渠道顯得較為迫切。據統計,目前中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多元化退出渠道尚未形成。今年上半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共完成退出291筆,其中259筆依然是通過IPO渠道退出的。IPO仍然是退出主流。
面對同樣的市場境況,投資人該選擇哪些基金?哪些管理人?管理人的專業能力、過往業績通常是投資人考察基金管理人的重要指標,但聰明的投資人已經發現這些其實並不可靠,因為,有過往業績的團隊,一般要募集的已經不是第一,甚至已是第三隻或第四隻基金,但此時,這些管理人更大的興趣和工作是要完成第一和第二隻基金所投資項目的退出上——這些和他們的利益關聯度更大。所以,一些大的FOF管理人已經明確指出過往業績的不可靠性。
那麼,在那些常規指標不可靠的情況下,《融資中國》認為,創新性或許是不錯的投資指標。畢竟,基金管理人只要擁有創新能力,就有更多勝算。
這個市場競爭已經越來越殘酷了,而要想在殘酷的競爭中稱王者,不斷創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中國金融市場上,這樣的故事一直在發生,典型如券商及券商並購重組(見本期封面文章)。
中國券商行業十幾年的歷史就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沉浮史。中國首家券商——中金公司依靠自身特殊的股東背景及地位,獨佔市場鰲頭多年,而幾乎同期成立的市場化券商——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卻在最初的幾年裏度日艱難。但之後,中信證券採取市場化發展道路,進行制度創新,十年後超越中金公司,成為中國盈利能力最強的證券公司。
最近最惹人關注的券商並購重組業務也是同樣的路徑,券商並購能力排名秩序幾經沉浮,未來亦不可測。
最早的並購英雄是國泰君安。90年代末便成立獨立的收購兼併部,並在當時做得風生水起。
公募基金也是這樣,市場似乎總在青睞那些創新的産品。鵬華基金最近向證監會遞交了“鵬華全球上市私募股權股票型”QDII基金的募集申請,如獲批,該基金將成為業內首只專門投資上市PE公司的公募基金。1月份,諾安基金(博客,微博)發行成立專門投資于“境外有實物黃金支持的黃金ETF”的諾安全球黃金基金,成為業內首只貴金屬主題基金,是目前為止2011年最賺錢的基金。
因此,無論私募還是公募,無論投資基金還是實業,誰的思維、理念、技術、管理超前,誰就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主動權而成為市場贏家。
請投資人把被投基金或實業公司的創新能力作為主要投資標的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