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幾天,“消費”、“維權”這類字眼又充斥各類媒體的頭條,在這些字眼中,筆者對“免檢産品”有點興趣。N年前,我們逛商場買同一類型産品時,看到標有“免檢産品”的,也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但近幾年,面對這些“免檢産品”,大家還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嗎?
免檢的前提是産品連續穩定生産兩年以上,出廠的産品未出現批次質量不合格,在兩年內未出現因産品質量問題發生對用戶、消費者的人身傷害或者造成財産損失,未發生對用戶、消費者反映有問題的産品不依法履行“三包”規定,未造成較壞社會影響等質量事故,都可以申請免檢,且免檢的期限一般為3年。但讓我們消費者不解的是,一些企業存在著“過期”使用“免檢産品”名號的行為,且近年越來越多的問題産品竟然也出在“免檢産品”身上,這讓人們不得不對“免檢産品”重新審視,“免檢産品”的誠信也一跌而下。
説實在的,“免檢産品”的存在,確實能給消費者一個安全的心理保障,且也能給産品所屬公司帶來實實在在的益處,有利於塑造一些知名品牌。但如今消費環境的變幻莫測,已經把老百姓心目中“免檢等於安全”這種崇拜推向了低谷。
基於此,筆者認為,對於食品這個行業,“免檢産品”這個名號今後沒有再存在的必要。道理很簡單:你今天生産的産品是合格的,但明天呢?後天呢?簡單的幾個字——“免檢産品”如今還能保證長久的安全嗎?(歐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