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著手完善股市“優勝劣汰”機制 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3日 12: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眾多成熟市場發揮著資源優化配置效果的退市機制,在A股市場卻幾乎“失靈”。近期,證券監管部門加快著手完善退市機制,以期通過“有進有退”實現市場的優勝劣汰。

  上市公司退市在成熟市場是一種常態。有數據顯示,2009年紐約交易所、東京交易所、德國交易所和倫敦交易所各有94家、23家、6家和73家新公司上市,同年退出市場的公司數量則分別達到212家、78家、61家和385家。

  在我國主板市場,自2001年4月PT水仙被終止上市,滬深兩市迄今僅有75家公司退出市場,其中包括49家因連續虧損而退市的績差公司。

  在市場參與各方質疑退市制度“形同虛設”的同時,圍繞A股虧損公司進行的炒作卻此起彼伏。

  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仇彥英分析認為,上市難度較大使得上市公司的資格成為一種稀缺資源。上市公司本身及其大股東乃至地方政府,都會想方設法保住其上市地位。而對於大批等候上市的公司而言,通過並購重組“借殼”不失為上市的一條捷徑。

  “一些瀕臨退市公司的股價常因為種種重組傳言一飛沖天,這甚至成為A股市場投機氣氛濃厚的主要原因之一。”仇彥英説。

  在許多市場人士看來,標準模糊、操作性差是導致現有退市制度難以發揮效用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成熟市場上市公司退市標準具備多樣化的特點,除了業績不佳、連續虧損之外,還包括資本減少、低流動性、股東持股比例不足、資産負債、虛假陳述、並購重組、破産解散、違反持續上市標準等。

  而在A股市場,“連續三年虧損”的單一標準為績差公司通過粉飾報表避免退市提供了操作空間。2007年起實施的新會計準則,也未能有效改變上市公司“該退不退”或“退而不出”的狀況。

  在這一背景下,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的呼聲日漸高漲。業內專家表示,退市制度有利於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不斷提高,有利於引導投資者樹立科學的投資理念,更有利於促進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證券監管部門著手建立健全退市制度的步伐開始加快,而“有進有出”的探索首先從有著“中國版納斯達克”的創業板入手。來自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消息説,預計今年一季度將完成《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的修訂工作。經批准後,新的創業板退市制度將正式實施。

  在即將出臺的創業板退市標準中,出現了“最近36個月內累計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3次”“出現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連續兩年凈資産為負”“連續120個交易日累計股票成交量低於100萬股情形”等多元化退市標準。

  繼創業板之後,主板退市制度的完善也被提上議事日程,並有望于上半年推出。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最大創新在於多元化、市場化、定量化,以及與IPO標準對稱化。這些正好是現行主板退市制度的最大空缺。“創業板退市制度安排也將是主板退市制度改革的方向。”董登新説。

  不久的將來,完善後的退市制度將與上市規則一起,成為A股市場的“出入口”。而借助科學合理的篩選機制,中國股市有望通過優勝劣汰,真正成為優秀上市企業的“集散地”。

熱詞:

  • 上市公司
  • 退市制度
  • 退市標準
  • 退市機制
  • 退市公司
  • A股市場
  • 集散地
  • 出入口
  • 成熟市場
  • 借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