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持續的房地産結構調整,使“住有所居”住房制度頂層設計方向變得清晰起來。中國住房制度改革治本之策駛入新的洋面。
與此前不同,這一輪房地産調控不會再因“穩增長”而輕易轉向。目前,支持調控的聲音已形成共識:要完成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要容忍經濟增長速度適當放緩,適度消減房地産的經濟功能,強化住房保障的社會功能和民生功能。
肇始於2010年、發力於2011年的限購式調控,恰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堅定顯示中國新時期住房制度“去投資、保自住”的原則和立場。尤其是持續近兩年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以極大的決心與氣魄,奮力向“住有所居”的頂層目標邁進。
2007年,黨的十七大將“住有所居”作為住房制度改革總目標提出後,社會各界對此認識不深,需要“二次房改”之説一時成為議論熱點。而在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看來,並不需要什麼“二次房改”,需要的是具體落實“住有所居”這一既定目標,對已形成的制度框架進一步細化和完善。
“住有所居”四個字與中國當前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的現實背景緊密相連,是最契合國情的制度設計。經過自1998年房改以來近14年的探索和嘗試,社會各界已逐步在此理念上達成共識,即如何具體落實可以滿足社會各階層多樣化住房需求的制度,核心就在於讓不同層次的住房需求“適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