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銀行暴利與高稅費主義禍害了實業
實體經濟越來越難,但是,暴利銀行業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與此同時,為銀行暴利“正名”的委員代表們也忙乎起來,高稅費同樣是委員們痛心疾首的事情。
深發展董事長肖遂寧與記者們交流時表示,社會對銀行業存誤解,銀行並不暴利甚至也不高利。“我們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十多小時,管理1萬多億總資産,而總資産利潤率才1.04%”。但是,從數據上來看,深發展的員工平均年薪達27.8萬,同比增長80.6%。24名高管平均年薪為174.13萬,其中行長理查德年薪最高,為869萬,同比增長56.8%,董事長肖遂寧以年薪745萬元在高管中排名第二。看來,在諸位行長們的嚴重,每個員工發錢100萬,行長們發錢1個億,才算暴利。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否認在中國的利差不高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指出,和國際上相比,中國的存貸利差並不大。2010年國際上前十大銀行平均利差2.31,中國略高,為2.46。而與金磚四國來比,中國是金磚四國中最低的。
而此前,民生銀行的一個高管稱,“利潤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兩位老總的表態很矛盾,銀行到底暴利不暴利?我國目前存款利率是3.5%,貸款利率是6.56%,息差超過3%,高於國際平均水平。如果連存貸差很高的現實都否認了,都要為之“正名”,還不如不正名,原因是這是明擺著事實不承認。
事實上,銀行賺錢是好事,並不是壞事,但是,銀行賺的是什麼錢,才會引起極大的風聲。其實,銀行們壟斷卡死信貸,將大量的資金轉為高利貸。大量的紙幣通過這些銀行出爐,掠去大量的實體財貨,稀釋百姓錢財。加息銀行賺錢,降息銀行更是賺錢,連準備金也被利用。房價降低一點,銀行利息馬上就漲上去,結果銀行利息上漲的比房價降低還要多,購房成本不但每降低,反而提高了。這樣的銀行不暴利,不壟斷,還有什麼行業是壟斷?禍害實體經濟的首先是銀行,金融機構是導致歐美危機的罪魁禍首,是超發貨幣的第一批既得利益者,是造成經濟實力下降的第一作祟者。
如果我們國家不過問暴利金融機構問題,積累這麼多年的財貨遲早會被敗光。這泡沫那泡沫,表面上是各種資産價格問題,實質上是貨幣的問題,是金融機構和瘋狂的權力問題,市場經濟的失靈,往往是權力和利益集團所致。去年是負利率時代,百姓實際存款利息收益為-1.9%。也就是説,把錢存一年定期,一萬元會“縮水”190元。根據央行數據,截止到2011年底,金融機構居民存款餘額達到35.2萬億元,如果按照這個規模計算,全國居民一年存款財富縮水達6600多億元,相當於全國居民人均財富縮水了500余元。
更重要的是,價格上漲越快,所包含的稅費越多,普通人要繳納的隱形稅費越多,普通人一輩子要交100萬元稅,主要指的是間接稅,包含在價格裏面的稅,還不包括各種各色的費。一位企業家和委員痛陳高稅費的痛楚:“像我們這個企業,連續三個月6個部門來查,有國稅的、地稅的、稽查的、審查的,甚至叫做會計法執行的。那我們賺的錢到哪去了?49%的費!還有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多如牛毛的稅費,禍害著經濟,這是直接的稅費,如果能賣掉,那麼,都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去了,如果沒有賣掉,企業當然要吃包子。一個企業在社會上生存有多難?有多少頂大蓋帽管來管去,今天你收刮一點,明天他攫取一點,長此以往,實體經濟還能撐住嗎?自己不做一點貢獻,還到處禍害百姓,禍害市場經濟。我們不知道存在其合法性與合理性到底在哪。
銀行到底暴利不暴利?連該行業的元老級別人人物吳曉靈都不得不承認有。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接受採訪時稱,中國銀行業鉅額的利潤的確有不合理的地方,人們的批評並非沒有道理。但就在全國政協經濟組的小組討論是在委員們關於“銀行利潤”的話題中熱鬧開場的,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大喊:“不對!她不清楚情況!”急的不止李若谷一個,當場討論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提及上述話題時,他的語氣也急促起來:“這都是不太了解情況的説法。在世界上範圍來看,中國銀行的利差是不高的,是偏低的。為國家為股東掙錢有什麼錯?”看來,關於銀行暴利和壟斷讓銀行行長難受。
不過,如果任由金融機構吞噬實業利潤,稀釋居民財富,不但會有泡沫爆發,還會有更大的危機等著,這些都是西方國家剛剛進行的自戕慘訓。殷鑒不遠,何以很快就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