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日本製造業收縮,中國企業面臨什麼樣的機會?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經濟結構的調整,意味著很多産業面臨重新洗牌,這給了中國企業超越的機會。他認為,儘管中國企業在海外並沒有賺到很多錢,中國企業擁有技術和資本密集的上遊産業的能力還不強,但中國公司一定要邊學邊幹,能夠參與全球化的競爭才能找出突圍的路。
不是退化,只是沒有進步
記者:您認為日本製造業的退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李東生:其實不是退化,只是沒有進步。日本曾經有一些技術是別人沒有的,能夠保持技術領先的壟斷利潤。但是十多年過去了,韓國已經完全超越了日本,日本公司有的,三星都有,效率卻比日本公司更高。中國企業也在快速發展。
日本公司在創新上停滯不前,這和日本的社會、企業經濟結構、文化有關,日本更適合做精益求精的工作,把事情做得最細最好。但是,現在産業發展更多的依靠創新。韓國公司的創新能力也許並不比日本強,但是在效率、速度、成本控制方面能超越日本。日本公司做一個決策沒有3到6個月的時間是不夠的,在這期間,韓國的産品可能已經換代了幾次。
記者:製造領袖的更新換代是難以避免的?
李東生:日本企業的挫折反映的是一個趨勢,除了日本企業,歐洲企業也逐步在退出消費電子産業,比如飛利浦、西門子。飛利浦更多的投入照明,小家電、音視頻領域已經基本退出了,西門子也在猶豫。美國企業也退出了,這是全球經濟結構大調整的結果。
參與全球化競爭才能突圍
記者:中國公司能在這樣的進程中獲得什麼樣的機會麼?
李東生:全球經濟危機、高失業率等等,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機會大於挑戰。經濟結構的調整,意味著很多産業面臨重新洗牌,給了中國企業超越的機會。
日本主要的電子企業去年都出現了巨大的虧損,直接結果就是,這些企業要被迫進行産業調整,進行業務的梳理、收縮,日本主要彩電企業都是全球化經營,這就給了中國企業在很多市場提高我們份額的機會。
當然,另一個方面,日本企業經營出現行業性虧損,説明行業挑戰確實很大。中國企業盈利能力不差,但更多是在中國市場上,在海外並沒有賺到很多錢,賺到錢的是韓國企業。
三星電子全年的銷售額可以達到1400億美元,中國能達到140億美元的企業只有五六家;韓國公司有半導體芯片、液晶面板等基礎材料企業,中國企業擁有技術和資本密集的上遊産業的能力還不強。
儘管如此,中國公司一定要敢去打,邊學邊幹。能夠參與全球化的競爭才能找出突圍的路。去年,我們銷售接近40%是海外業務貢獻的,如果沒有海外市場,企業很難做大。我們新的10年規劃中,還是堅持把國際化作為基本戰略。要謹慎地管理好風險,但是,要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