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實體書店敢問路在何方?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17: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兩年,全球實體書店的倒閉潮洶湧而至。今年7月,美國連鎖書店博德斯宣佈倒閉。近日,全國首家教育圖書專業書店、有30多年曆史的上海書城淮海店正式停業。雖然稱此後還會擇新址開業,但還是難免讓人聯想到實體書店倒閉潮似乎正從民營書店開始向“新華係”的國有書店蔓延。

  資深出版人劉明清曾經説,判斷行業最低谷要以新華書店為尺度,因為新華書店擁有更多的資源和壟斷優勢,只有到新華書店這樣的主渠道也出現問題,才是最低谷。如今,這一幕竟然已經來臨。

  在移動互聯改變讀者的閱讀、購書習慣的今天,傳統實體書店原有的經營模式似乎已經步履維艱。面對水漲船高的運營成本以及網上書城、電子書的衝擊,實體書店能否繼續生存?網絡時代其出路又將在何方?

  實體書店難以為繼

  據有關資料顯示,從2007-2009年,我國民營書店就減少了1萬家。2011年,全國實體書店更是集體跌入寒冬,不少行業佼佼者都面臨關張窘境。

  在這一輪實體書店倒閉潮中,最先倒下的是民營書店。業內人士介紹,一本書的出版成本佔書價的35%-40%,加上管理和發行費用,到了分銷商手裏是65%左右,去掉物業租金和員工工資,能有2%-3%的利潤已經不錯了。

  去年6月,被譽為北京三大民營書店之一的人文學術書店“風入松”貼出維修通知,暫停營業至今。風入松董事長王洪彬曾無奈地表示,風入松目前所在地的房租價格已達每月5萬元,不堪重負。

  民營書店大多陷入兩難境地,想吸引客流,書店希望選址繁華地段,但天價的租金讓不少書店望而卻步,只得搬到較為偏僻的區域設店面,但門庭冷落又讓書店難以為繼。

  相比之下,“新華係”的國有書店雖然沒有房租的困惑,但人工成本、運營成本和網絡書店價格優勢對實體書店的衝擊與民營書店無異。早就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只是安於現狀,任多米諾效應繼續傳導下去,“新華係”的國有書店同樣岌岌可危。

  除了運營成本,網絡書店的衝擊愈加猛烈。令網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去年底蘇寧易購正式進軍圖書市場,一次性上線品類數量達60萬冊。蘇寧圖書頻道一上線,便開始“0元售書72小時”的“自殺式”促銷,上線首日銷量達7萬冊。噹噹網更是不甘示弱,以店慶為名打出“滿100返200”的標語。隨後,京東又推出“京東商城圖書週年慶”活動,當天部分圖書5折封頂、限時折上折以及持續27天的連髮式促銷。

  蘇寧易購、京東、噹噹此番白菜價地售書,基本屬於“賠本賺吆喝”。出版業內人士稱:“不管是蘇寧易購還是京東,涉足圖書行業都是幌子,他們是用最便宜的行銷工具去吸引網站流量、擴大規模。”

  在人工成本、房租、經營成本全部上升的局面下,又與網絡書店競爭愈加激烈,不論是民營書店還是“新華係”國有書店,都有壓力,要想扭轉局面,只有調整結構。據了解,從2005年開始,國內多個省份的新華書店都紛紛開始重組改革。然而其盤子大包袱也大,想要在成本上升、網絡擠壓的種種困境中走出一條新路來,並非容易之事。

  探尋多种經營

  對傳統實體書店的相繼停業表示嘆息之餘,也希望能保留一方可以洗滌心靈的閱讀凈土。實體書店是否會被網絡書城所替代?那如果要繼續經營實體書店,未來發展空間在哪兒?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現代市場營銷研究中心主任晁鋼令認為,網絡再發達,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實體書店的位置。但實體書店必須改變目前經營模式過於單一的缺點,將體驗和休閒的功能發揮出來,同時形成更多元化的投資渠道,根據市場發展變化逐漸調整運營模式。

  目前,採取多种經營模式的書店中,最常見的是“割地出租”,引進咖啡吧、麵包房或者文具店收租金,在營銷上相互帶動。也有不少書店嘗試在網絡上開闢銷售平臺,試圖縮短自身與網絡書店之間的差距。

  此外,不少業內人士呼籲政府減輕實體書店的稅賦,以達到扶持該産業的目的。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僅通過減稅來救實體書店遠遠不夠,關鍵需要激活實體書店自身的“造血能力”。

  從實體書店的這場變革中可以看出,變革和創新才是出路,不論民營書店還是國有書店,只有以獨特、創新的經營模式,才能保持其盈利水平,改變現有我國實體書店現狀。

  而劉明清則認為,未來3-5年,倒閉的會越來越多,三種書店可能活下來,一是少數的行業巨頭,二是轉型為書吧、閱讀咖啡館之類,三是社區書店。

  >>鏈結:

  記憶中的那些書店……

  第三極書局

  2006年7月15日,第三極書局在位於北四環繁華地段中關村的第三極大廈內正式營業。當時的第三極書局雄心勃勃,打出的標語是“全球最大最全品種書店現身京城”。第三極書局營業廳面積近2萬平方米,店內有30萬種圖書和10萬種音像製品。不過是短短4年時間,這個龐大的書局就經歷了聲勢浩大的開業、價格戰、搬遷到停業一系列事件,其管理層人員也是幾經變遷。2010年1月20日,北京第三極書局有限公司停止營業。

  光合作用書房

  “光合作用”書房,民營書店的代表,1995年由孫池獨資開辦管理,從一家門店發展到31家連鎖店,從廈門開到北京再到上海。光合作用採取的策略是與新華書店進行差異化定位,填補新華書店留下的市場空間。光合作用書房把讀者群定位於20到40歲的上班族,因為年輕讀者群會比較喜歡清新時尚的讀書空間和人文類的書籍。書店希望為人的精神提供清新、自然的氧氣——閱讀,倡導“在書與非書之間,悅讀延伸世界”的理念。孫池説,近三四年來,“光合作用”的銷售情況直線下滑,房租、水電等成本卻又急劇上漲,“光合作用”的銷售連續4年下滑,今年更是下滑了40%,銷售和成本兩頭夾擊,壓力在不斷增長。2011年10月,在北京的兩家直營店關閉。

  北京風入松書店

  北京風入松書店是一家由北大教授王煒攜一批文人學者創辦的以學術書籍為主的大型文化書店,創辦于1995年10月。書店以高品位的文化風格、濃郁的學術氣氛、較大的超市規模吸引著各界人士,産生了極大的影響。一時之間,風入松成為北京乃至全國民營學術書店的一道風景,成了令國內外學人矚目的品牌。風入松人不但以自己的知識結構、鑒賞能力和學術造詣推介圖書、引導讀者,還舉辦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包括專題研討、學術沙龍、新書首發、名人簽售等,不僅國內外上百家媒體給予了大篇幅的報道,同時許多知名人士如楊振寧、任繼愈、季羨林、張岱年、汪道涵、厲以寧等也都親臨指導,曾一度被媒體譽為京城民營圖書零售業四大天王之一。2011年7月,風入松書店歇業。業界人士認為,雖然房租是風入松書店停業搬遷的直接原因,但電子商務的衝擊是無法回避的關鍵因素。

  四川弘文書局

  弘文書局創辦于1994年,由流沙河、吉鐵肩、吳秀英、曾伯炎、于衍露等文化界名流一手組建。後由曾華在經營上具體執行。17年以來,弘文一直堅持自己的閱讀口味和人文精神,在眾多獨立書店中獨樹一幟。和其他受讀者歡迎的書店一樣,弘文書局也會不定期舉辦各種文化沙龍,有作家見面會、詩歌朗誦會等。2010年秋天,弘文書局人民西路店開起了弘咖啡,在賣書之餘,又專門撥出書店2/3的面積,開闢出一塊全新角落,期待能留住讀者“在此發呆,在此垂釣”。2012年1月,弘文書局對外宣稱暫時關門。

熱詞:

  • 風入松
  • 光合作用
  • 京東
  • 網絡書店
  • 實體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