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中央近期再次強調“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14: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半月談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你加入中等收入行列了嗎

  早在十年前,中央就首次明確提出要“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高屋建瓴地勾畫出我國小康社會分配格局的基本框架。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通過“擴中”拉動內需和消費。那麼,中等收入者究竟是個什麼概念?中國目前的分配格局是怎樣的?民眾翹首企盼的收入分配改革及“擴中”的路徑何在?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記者:中央近期再次強調“擴中”,對此您怎麼看?

  汪同三(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擴中”不是新提法,早在2002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大就已經提出“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這個問題了。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提出了“兩個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佔初次分配的比重。

  此後,“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提出“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的“兩個同步”原則,應該説收入分配政策的調整方向、原則講得越來越清楚、越來越科學了。

  蘇海南(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擴中”是國家宏觀戰略的決策,是擴大內需的戰略安排,是一個需要中長期貫徹執行的富民方略,也是一個具有現實針對性的政策安排。

  記者:既然“擴中”方針早定,那麼“中等收入者”這一概念究竟是如何定義的呢?

  蘇海南: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一般是根據中等收入水平、生活質量和職業比較穩定以及擁有社會主流價值觀及行為規範等來判斷是否屬於中産階級。我國尚未達到形成中産階級的階段,只能説是中等收入者,即具備中等及以上收入、生活較富裕且收入水平、生活水平較穩定,同時職業處於社會中上等的群體。

  通俗來説,中等收入者不應是房奴,要有財力去適當滿足除生存需要之外的發展需要和享受需要,如參加中高檔培訓、中高檔的休閒、健身活動和外出旅遊等,但這一群體尚未形成相同相近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

  考慮到我國目前低收入群體數量大,而高收入群體和中等收入者偏少,社會成員的收入呈現偏態分佈的情況,在我國不能以收入的算術平均數為標準,更不能以中位數為標準,否則可能造成中等收入的標準偏低。我認為我國中等收入的界定可考慮以社會平均收入數與65分位數相結合測算確定,即將其定位於略高於平均數的收入水平。

  記者:國家統計局1月20日首次公佈了中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的中位數,而國家統計局的報告也分析認為,我國中等收入戶增速相對較慢。目前的“中等收入者”都是哪些人?

  蘇海南:我國中等收入者的職業特徵比較明顯,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黨政機關公務員,壟斷行業企業的大多數職工,律師、演員、作家,私營企業主和經營比較穩定的個體戶,農村中的規模經營戶等,都屬於我國中等收入者的範疇。另外,中等收入者主要分佈在城市,主要又以大中城市為主。

  記者:我國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多少?與理想的橄欖形社會形態差距有多大?

  蘇海南:如果按照前面所説高於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界定中等收入者,估計我國約有1.7億從業人員達到此水平,佔全國從業者的比重為22%左右。若按從業人員平均贍養1.7個人計算,約有2.89億居民可列入中等收入居民範圍,約佔全國居民總數的21%左右。

  當然,若我們用低標準如按平均收入水平來界定中等收入者,那現在已經達到35%以上了。就像我們原來的扶貧標準低,貧困人口只有2688萬人,如今將扶貧標準提高到每人年均2300元後,貧困人口一下增加到1.4億左右。這一變化雖不好看,但老百姓擁護、滿意。

  同樣,中等收入者標準也不宜定低了。如果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體所佔比例達到37%左右,加上其贍養人口就能夠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但要形成橄欖形分配格局,我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比重起碼應達到50%左右,這將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記者:如何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收入分配改革應該如何推進?

  楊宜勇(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擴中”是從完善社會建設這個角度來説的,就是要“限高、促中、提低”,這體現了公平正義。因為社會上人的能力差異沒有收入差異那麼大,收入差距很多是由於體制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

  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政府要創造更加寬鬆的創業環境,不能過多傾向於資本,要保護勞動者權益;而勞動者個人素質也需要提高,要勇於創業;企業則不能滿足於向下競爭,要練內功,要有自己的品牌。

  汪同三: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就是説中等收入者要成為大多數,是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人,也就意味著要使大多數人的收入都上去。培養中等收入群體,首先要從收入分配改革入手,就是要針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階層去制定具體的收入分配製度。總之,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

  蘇海南:一是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政府要充分發揮財稅在收入分配中的調節作用;把制度外收入逐步透明化,堅決打擊非法收入,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引入競爭機制,推進壟斷行業改革。

  二是“提低轉中擴中”,即通過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使其中相當部分人進入中等收入群體來“擴中”。

  三是調整結構“擴中、穩中”和提升中等收入群體檔次,就是通過調整産業、行業、職業結構,使能夠進入中等收入群體的行業、職業數量明顯增加,來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記者:有人提出通過加大減稅力度來“擴中”,對此您怎麼看?

  楊宜勇:在國外,中等收入者都是納稅的主體,不是減稅的主體。中等收入者不是靠減個稅減出來的,而是要靠個人創造性的勞動。

  蘇海南:對中小企業減稅是“擴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減個人所得稅不是重要措施。前者可促進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同時使小微企業創業者及其雇用人員的收入有可能提高,有利於“擴中”;後者則不然。

  個人所得稅一方面要加大對高收入者收入徵稅力度,縮小收入差距;另一方面要繼續維持現行對低收入者免稅,對中等收入者不徵重稅的做法;同時改變現在勞動報酬納稅多,非勞動報酬納稅少的狀況,因此不是簡單的減少個稅。(《半月談》2012年第4期,記者李力,實習生 朱倩)

熱詞:

  • 中等收入者
  • 中等收入者比重
  • 中等收入群體
  • 擴中
  • 擴大就業
  • 中央經濟
  • 擴大內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