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從去年底的“雙18”限令,到今年初的“公車限行”新規,再到最新的公車採購“自主品牌”限制,劍指“公車浪費”的新規在近期密集出臺。
公車改革,“三公”改革的重頭戲,每年數以千億元計的公車費用,一般佔到全部“三公”經費的六成甚至更多。專家指出,看似習以為常的公車消費,實際上是變相的“車輪腐敗”,大刀闊斧推進公車改革,大幅削減公車開支勢在必行。人們關注,“緊箍咒”能否管住“公車亂象”?
工信部最新公佈的《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徵求意見稿)》,堪稱“最給力”的公車採購目錄。入圍的400多種車型全部是國內自主品牌汽車,包括上汽、東風、一汽、廣汽、奇瑞、江淮等主流自主品牌。
在長期關注公車改革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看來,此次目錄發佈是對去年底“雙18”限定的一種推進和細化,“是給公車採購環節再上一道‘緊箍咒’,從源頭遏制公車浪費。”
去年年底,工信部發佈《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明確要求,申報公務車目錄的轎車發動機排氣量不超過1.8升,價格不超過18萬元。
“‘雙18’限令實際是把一些豪華、大排量車擋在公車採購門外,而自主品牌目錄則是把‘鑽空子’的空間壓縮得更小。”葉青説,“自主品牌汽車少説比同檔次合資品牌便宜2萬元,而使用中累計保養、保險等費用節約就更多,全國公車加起來可能就是上百億元。”
汽車業內專家鐘師也認為,公務用車必選“國貨”,是治愈當下國內公車“奢侈病”的一劑猛藥:所有入選車型,全都符合1.8升、18萬元的限制,杜絕了外資豪華品牌,實際上也剎住了公車“攀比風”。
國家對於公車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這表明中央政府對“車輪腐敗”開刀不手軟。但推進多年的公車改革並非一蹴而就。
首先,“硬約束”要執行力到位。“歷年來其實對於公車採購、使用等各環節都曾出臺不少規定,但問題在於有些是規定本身不嚴密,更多的則是沒有嚴格執行。”葉青説,應該建立起更具操作性的細化規定,囊括各種用途、各級別幹部的公務用車,防止搞出“雙重標準”。
其次,注意封堵漏洞,一些如低買高配、二次升級,以“上級領導接待專車”等各種名目購買超標車輛,下級企業購買超標車供上級機關“借用”等“鑽空子”行為都要杜絕。公車改革方案應該“陽光化”,公眾監督是推進公車改革不可或缺的一環。
再次,管住增量更要推進減量。根據最新公佈數據,2011年中央國家機關一般公務用車數量減少1442輛,減幅達37%。
華東師大社會發展學院教授文軍認為,公車使用的監管不僅在於採購環節,整個使用環節同樣應該管起來,公車私用、公車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