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一邊是高樓 一邊是深淵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8日 16: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營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a69e63706bee4bc297902bb7bad8b275

  當城市的天際線不斷向上延伸,我們仰望高樓和星空時,可能沒有料到,腳下的土地正在無聲息地下沉。一邊是高樓,另一邊可能是看不見的深淵。

  國土資源部、水利部等十多部委聯合編制的《全國地面沉降防治規劃》(2011年~2020年)近日獲得國務院批准。因為這則報道,許多公眾才知曉以下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國發生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超過50個,分佈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等20個省區市。全國累計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地區達到7.9萬平方公里,其中最嚴重的是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

  有意思的是,近日風傳的上海陸家嘴的地面裂痕也為地面沉降提供了有力的佐證。網絡上的圖片顯示,環球金融中心與在建的上海中心發生地面裂痕,長約七八米,兩側地面有明顯錯位。雖然有關部門迅速回應沉降乃正常現象,但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地面沉降的嚴重性,以及出臺相關規劃的必要性。深究引發沉降的原因,有官方報道的地質原因,更多的是人禍。

  上海和長三角地區,一直都是地面沉降的重災區。上海自1921年發生地面沉降以來至今,沉降面積已達1000平方公里,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達2.6米。

  從地質上看,上海坐落于現代沖積三角洲平原上,土質鬆軟,軟土能承受的荷載相對較小,同時面臨著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的雙重壓力,致使海岸侵蝕加劇,海水入侵,地下水受到鹹潮污染,地面沉降帶來的問題將更為嚴重。這樣的地質條件建設高樓本應慎之又慎,然而上海卻是中國最高的城市,它的高度還在不斷地增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上海新建的高層建築約40幢,上世紀80年代新建約650幢,上世紀90年代開始明顯提速到2000多幢,百米以上的超高建築就有100多幢。1993年以後,上海的高樓就以平均每天就“站”起一幢的速度迅猛增長。

  為了支撐上海的高度,背後是看不見的鉅額投入。“十一五”期間,上海僅在防止地面沉降的管網改造方面,就投入200億元。數百個億的投入,換來的是以毫米計的成果。2007年上海全市地面沉降量,從2005年的8.4毫米,減少至7毫米以下,而在不久前通過的上海市地面沉降“十二五”防治規劃中,提出的目標是確保全市年平均地面沉降量控制在6毫米以下。就是這樣來之不易的成果,卻面臨著越來越高的挑戰,在建的上海中心632米,環球金融中心492米,毗鄰的金茂大廈420.5米……位列世界第四最高城市的上海,還在高速成長,它會給受到沉降威脅的上海帶來更大的挑戰。

  地下水超採,是造成地面沉降的另一個原因。據統計,華北地區已經“透支”了1200億立方米地下水,已形成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依靠自然生態恢復,需要上萬年的時間。

  眼看著涸澤而漁造成的惡果,地方政府的應對措施往往是亡羊補牢外加鉅額投入。上海每年要投入1億元回灌地下水,防治地面沉降。而南水北調到華北地區的水,也有很大一部分用於回灌防治沉降。然而,回灌防治也並不是金錢投入就可成功,還面臨著行政制度的制約。

  上海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就制定了相關市政計劃來應對地面沉降,如限制地下水開採及人工回灌地下水。由於上海城區的不斷擴大,人口已大量遷移至郊區。雖然市區限制地下水開採,郊區卻自發打井開采地下水,使得之前卓有成效的地下水限採措施大打折扣。因為地下水具有流動性,光一個地方採取行動,也只是暫時解決問題而已。跨區域的地下水保護,超越行政邊界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還需要跨區域的地方政府統一協調,共同謀劃。而這種行政協作精神,恰恰是中國區域協作所欠缺的。

  一邊以巨大的投入在建設摩天大樓,加重地面沉降;一邊又以鉅額的投入來防治沉降帶來的災害。一邊是不知節制的粗放發展;一邊又是杯水車薪的修復彌補……這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矛盾面孔,這樣的發展必然是危險且不可持續的。

熱詞:

  • 沉降中心
  • 沉降面積
  • 海岸侵蝕
  • 高樓
  • 十一五
  • 漏斗
  • 透支
  • 地下水保護
  • 全國地面沉降防治規劃
  • 地面沉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