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地面沉降災害 城市不能承受之“重”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8日 15: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建設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規劃批復:沉降災害或能遏制

  由國土資源部、水利部會同發改委、財政部等十部委聯合編制的中國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規劃日前已經獲得國務院批復,此舉意味著在全國範圍內防治地面沉降已提上議事日程。規劃指出,目前全國遭受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超過50個,分佈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等20個省區市,全國累計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地區達到7.9萬平方公里,並且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地面沉降的三大重點片區分別在長江中三角洲地區、華北地區和汾渭盆地。

  專家分析提出,之所以出現如此嚴重的地面沉降,主要是地質和人為兩大因素。自然因素自不必説,但專家認為,大多數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還是人為因素。

  城市土地之下,是急遽下降的地下水水位;而地上則是不斷崛起的高樓大廈。

  地面沉降除了給城市建築物、地下管道形成破壞以外,更直接的影響就是經濟損失。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等部門評估,幾十年來,長三角地區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經濟損失共計3150億元。其中上海地區最嚴重,直接經濟損失為145億元,間接經濟損失為2754億元;華北平原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也達404.42億元,間接經濟損失2923.86億元,累計損失達3328.28億元。

  過度開採:導致地面嚴重沉降

  近30年來,隨著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高速發展,地表水的污染日益嚴重,人們的生産、生活越來越多地依賴地下水,地下水的開發利用一直在迅速增加。水利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地下水的開採量為平均570億立方米/年,80年代增長到年均750億立方米,而水利部最新數據表明,2009年地下水的開發利用量已經增到1098億立方米/年。

  目前,在中國655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北方城市對地下水的依賴更重,目前北方城市65%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及33%的農業灌溉主要來自於地下水的開採。

  華北平原之所以成為地面沉降的重災區,也是由於多年的地下水超採。這一區域人均水資源量每年僅為335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6,且地表水分佈不均,使得地下水成為大華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很多城市的地下水開採量已佔總供水量的70%以上。

  據統計,全國已形成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華北平原深層地下水已形成了跨冀、京、津、魯的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甚至有近7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

  近20年來,因為國內一些重點城市開始控制地下水的開採,大部分城市的地面沉降率有所降低,但因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地下水開發利用量大幅度增加,地面沉降範圍已從城市擴展到農村,並在區域上連片發展,地面沉降量呈現此消彼長的特點。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就是典型代表,地面沉降已發展成為兩個跨省市的區域性地面沉降區,不但制約了當地可持續發展和城鎮安全,而且對鐵路、公路、地下油氣管線、防洪防潮設施等基礎工程設施構成威脅。

  水泥森林:城市不能承受的“重”

  1957年到1961年期間,是上海開采地下水最多的時期,各地區的平均沉降是110毫米,個別地區甚至達到170毫米。而地下水開採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影響上海地面沉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不斷“生長”的高層建築。

  雖然早在1934年上海就擁有了總高82米的“遠東第一高樓”國際飯店,但高層建築數量的迅速膨脹還是近10年的事。數字顯示,上海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高層建築有40幢;建於80年代的有650幢;而90年代10年間就興建了2000多幢,其中百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有100多幢。自1993年以來,上海平均每天“站”起一座高樓,目前高層建築已有七八千座。

  數據顯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高樓林立的陸家嘴地區,地面沉降幅度每年達12毫米到15毫米。上海地質學會秘書長劉守祺説,“根據目前的研究成果,高層建築對地面沉降的影響達到了四成,對地質環境的影響非常明顯”。

  為了應對地面沉降,上海2003年出臺了針對容積率的“雙增雙減”政策,即增加公共綠地和公共活動空間,減少建築容量和高層建築,同時也規定了住宅2.5、商用4.0的容積率上限。實施一年後,上海市中心總建築量已減少約400多萬平方米,上海376個容積率過高的歷史遺留項目,平均降低容積率17%。而上海市整體沉降的平均數值近年來持續下降,直到2010年的不足6毫米。

  雖然上海地面沉降的速度降下來了,但大量建築和地鐵施工造成的“不均勻沉降”仍然困擾著上海。2003年,為了了解地面沉降與地面建築的相互影響關係,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與上海市城市規劃院合作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發現,單個高層建築發生的一般是均勻沉降,這種沉降不大會對該建築物本身産生太大的影響。但在眾多位置、體量高度不一的高層建築的合力作用下,整個上海市的地表會形成區域性的甚至整體的不均勻沉降。這也是侵擾上海“肌體”的一大隱患。

熱詞:

  • 地面沉降
  • 城市
  • 承受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