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地面沉陷為何頻發?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8日 15: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環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上海在建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工地周邊不久前出現了地面裂縫,引發了各界對區域沉降的關注。但是,這並不是個案。

  2011年,國內各大城市地陷頻發:廣深港客運專線工程發生了6起地面塌陷事故;大連地鐵修建曾出現一週三塌的情況……

  中國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規劃日前獲得國務院批復,此舉力圖解決當前我國地面沉降災害日益嚴重的現狀。

  10年前,地陷還算大新聞,但如今人們對此已司空見慣。究其原因,矛頭除了指向地下水超採外,各地如火如荼開展的城市建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副院長張作辰指出,目前,我國地面沉降災害最嚴重的地區是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其中,華北平原區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範圍,達到6.4萬平方公里,佔整個華北地區的46%左右。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地面沉降重災區的城市卻明顯越長越“高”,“地降樓高”的情況越來越突出。現在,總高度632米的上海第一高樓正以每7天一層的速度拔地而起。更多規劃中的摩天大樓也在擇機而出。“2011中國摩天城市排行榜”調查指出,5年後中國的摩天大樓總數將超過800座,達到現今美國的4倍。

  上海地質學會秘書長劉守祺表示,目前的研究發現,建設高層建築對地質環境的影響非常明顯。

  在以往的基坑工程施工中,控制基坑範圍內地下水位的首選做法是施工降水方法。在施工降水過程中常常是抽取基坑及其附近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而抽取的地下水一般直接排入市政下水管網。這是一種以消耗地下水資源為代價的非綠色施工方法。

  建築規模越大,基坑的面積和深度也就越大。上海的環球金融中心的地基是25米深,金茂大廈地基深達19米多。如此深的地基,可能會穿過數層地下含水層。施工降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會形成面積不等的“地下水漏斗”,對地下的生態環境産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如果在地下水化學環境存在較大差異的多含水層地區進行混合井降水或採用自滲井降水,還將導致地下水污染問題。而含水層的地下水在地下流動範圍很大,一旦遭受污染,污染的範圍將會進一步擴大,加重對周邊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施工降水抽取的地下水量十分驚人,而這些地下水在城市發展中也沒有得到利用,造成了極大浪費。2003年2月 ̄2008年5月,北京已經完成的地鐵在施工降水過程中消耗地下水資源總量約2.48億立方米,相當於這一期間北京市地下水開採量的1.7%。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因施工降水抽掉的地下水每天可達到25萬立方米~60萬立方米,年抽水量達到1億立方米~2億立方米。

  但是,隨著隔水技術逐漸成熟,減少地下水浪費從技術上已不再是問題。為了避免形成一個5公里範圍的“地下水漏斗”,導致地面沉降發生,北京國家大劇院施工時使用混凝土從地下水最高水位直到地下60米黏土層,澆築一道地下隔水墻,大大減少了對地下生態環境的影響,保護了珍貴的地下水資源。

  2008年,《北京地區城市建設工程地下水控制技術導則》通過驗收,明確規定不同地區可選擇的地下水控制方法以及施工降水的最大允許排水量,為城市建設施工過程中地下水控制的規範化、標準化管理提供了依據。

  地下水是沒有行政區劃的。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規劃佈局全國,為更多區域的聯合監測提供了可能。各地將在健全完善地面沉降防治管理體系的同時,實現聯合“控沉”。長三角的聯動防沉降工作開始於1999年,上海、江蘇和浙江各自施行嚴格的地下水控制措施,聯合降低了下陷速度。地面沉降防治規劃的實施將進一步減少對地下水資源的浪費和對水環境的影響,對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分治,七分防”。地下水污染治理難度大,必須重在防範。地下水資源有限,必須重在保護。在事前,要重視城市建設規劃以及建設項目環評,在環境問題發生之前,採取相應措施規避環境風險。在建設中,要本著“保護優先、合理抽取、抽水有償、綜合利用”的原則進行地下水控制管理。在建成後,要採取措施盡可能修復或恢復地下生態環境。

  這是我們的家園,讓我們在享受高樓大廈的現代生活的同時,行動起來,保護我們腳下的土地。

熱詞:

  • 地面沉陷
  • 頻發
  • 地面裂縫
  • 地面塌陷
  • 地下水資源
  • 基坑
  • 地下水漏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