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保障房標準化實施在即 前期指導性推廣無強制性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08: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宋堯

  保障房要建成什麼樣?該如何建設?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曾組織過一次保障房規劃設計展,各地報送上40多個保障房設計方案,但要從中評最佳方案,卻讓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執行總建築師劉東衛直搖頭,“乏善可陳”。劉東衛表示,一直在説保障房缺乏頂層設計,而設計和建設的各類技術標準,就應該是“頂層設計”的內容之一。缺乏規劃和統一標準會造成保障房設計不合理,建築質量差等諸多隱患。為此,住建部不得不開始對保障房設計、建設施工管理、監理等諸環節,進行技術標準化編制。

  本報獲悉,目前該工作已近完工,而率先公佈並徵求意見的則正是剛剛結束公示的《公共租賃住房優秀設計方案》。

  對於住建部而言,保障房標準化施工,更意味著一場不可錯過的住宅産業化革命。

  標準隱憂

  2月13日至2月19日,上述《方案》公開徵集意見。按照計劃,反饋意見經收集修改之後,《方案》將進入全國推廣實施階段。這一時間安排,恰好與2012年的保障房建設週期吻合。

  依照保障房建設的進度安排,各地會在4月底前完成保障房的用地審批。5月份將是今年新一批保障房集中開工的第一個月。而在《方案》公示並最後修改完成的時間裏,則正是各地同步進行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報批工作的時間。劉東衛希望,這能讓《方案》的實施趕上2012年的保障房建設。

  “我們已經浪費了太多資源。”劉東衛稱,作為國家強制推動的一項大型工程,在過去兩年時間裏,其實際建設過程卻是各地自行其政,而最終的産品也是五花八門,水平參差不齊,“原因是我們對要建什麼樣的房子沒有經驗,沒有通盤考慮”。

  從第一步設計方案開始,一切問題都暴露出來了,幾乎沒幾家建築設計單位有保障房的設計經驗。此前,房地産行業多年的高速增長與保障房並無多大關係,在此期間業務不斷的各地建築設計單位,也多將目光放在利潤回報豐厚的商品住宅。

  但保障房的設計顯然與商品房大有差別。面積限制,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根據國務院的要求,公租房的建築面積在60平方米以內,且應以40平方米為主。這樣的硬性要求,意味著保障房的設計思路與商品房的截然不同,需要在極為有限的面積內實現基本功能和良好的舒適度。

  沒有多少設計師有這樣的經驗,不合理的設計因此也就在所難免。2011年9月,深圳發生了保障房申購者因不滿保障房使用面積過低而拒簽事件,當時交付的許多保障房實際面積使用率甚至不足70%,一些戶型主臥室甚至只能擺下單人床。這顯然只能歸因于項目低劣的設計質量。

  2011年由住建部組織的中國首屆保障性住房設計競賽上,諸多參賽作品也將建築設計的問題集中暴露出來。“套型功能空間設計不合理、浪費面積”便被大賽專家組列為逐項問題之首。“一些設計方案甚至沒去考慮住戶的儲藏空間問題,連衣櫃的擺放空間都沒留出。”一位大賽評委對本報表示。

  一些方案不惜突破面積限制以實現功能完整,“面積甚至超過了90平方米”。另一些方案則打起了“偷面積”的主意,設計了大進深陽臺,通過增加層高加設夾層等。“這顯然與保障房建設的發展方向是不吻合的。”前述評委稱。

  上述問題都因保障房建設的急迫性,只能邊上項目邊解決。據本報了解,早在2011年初,住建部便依據國務院要求,開始了保障房建設各項標準和技術方案的編制工作。本次公示的《方案》就有26家單位參與編制,形成了7大類共23種方案,套型面積大都在40平方米上下。

  不過,據接近住建部的人士稱,最初上報的設計方案有上百種,“經過了三輪篩選以及反復修改”。按照住建部計劃,《方案》暫時還僅是以指導性文件的方式在各地推廣,並不帶有強制性。

  産業化遠景

  在住建系統專家的考慮中,上述《方案》或許還能帶來住宅産業標準化的推進,並進一步解決保障房建設的成本控制、後期維護等等問題。“十幾年後,保障房裏的管道可能會出現老化需要更換的問題,如果3600萬套保障房都是按照一個標準設計建造的話,更換是很容易的。”前述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告訴本報,這就是住宅産業化,從本義來講就是要實現住宅的工業化生産和供應,標準化則是一個前提。

  儘管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初便已制定了“建築統一模數制”,80年代又制定了《建築模數協調統一標準》,對於工業和民用建築的標準化、工業化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但由於長期以來建築與部品模數難以協調,嚴重阻礙了住宅部品標準化、通用化、工廠化的進程。

  2011年首屆保障性住房設計競賽上,很多設計方案便暴露出缺乏標準化、模數化的意識。“尤其廚房、衛生間的設計有欠考慮,存在廚房、衛生間規格尺寸淩亂的現象,為住戶二次裝修埋下了伏筆,成為了住宅産業化發展的攔路虎。”評審委員會上報住建部的報告中這樣描述。

  上述人士稱,住宅産業化的市場競爭力在於低價,這需要形成規模之後才能體現出來,但商品房建設追求個性化的設計,差異化的競爭本身對標準化進程是排斥的,在商品房建設為主的市場裏,想要推廣住宅産業化非常困難,不過保障房建設為住宅産業化的推進提供了一個機會。“從國外經驗來看,由政府主導的住房建設是推動整個國家住宅産業化技術發展的大好時機與平臺。”上述評審委員會的報告稱。在保障房建設過程中,政府可以直接操控,示範效應大,也便於推廣,而在借此機會培育起住宅産業,並形成規模之後,産業化本身的低成本優勢便足以對商品房建設産生吸引。

  據記者掌握的情況,《方案》本身,就包含有住宅産業化的一些考慮。在一些建築專家的眼裏,住宅産業化應該從建築設計標準化開始,不僅可以帶來設計費用的大幅降低,還能就此為部品部件通用化、工廠化打好基礎。

熱詞:

  • 方案
  • 住宅産業化
  • 標準化
  • 套型面積
  • 模數化
  • 頂層設計
  • 商品房
  • 建築設計
  • 功能空間
  • 建築模數協調統一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