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白宮“干政者”米歇爾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13: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人物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根據《紐約時報》記者約迪坎特所著新書《奧巴馬伕婦》的描述,米歇爾是一個難以相處的厲害角色。她不但批評丈夫奧巴馬,還對總統的幕僚們嚴重不滿,她的種種言行讓幕僚們感到頭疼、憤怒和害怕。她甚至成了白宮裏的一股“影子勢力”——除了影響奧巴馬的日常生活,還日益影響著總統的工作和決策。

  白宮新聞秘書羅伯特吉布斯和米歇爾之間的衝突則像壓力不斷積聚、終於有一天突破臨界點噴涌而出的火山。

  2012,電影裏的末日之年,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 奧巴馬卻著實經歷了一個多舛的開頭。

  近日,英國一家媒體爆料:當美國政府正痛苦地削減各項公共開支時,這位總統夫人卻奢侈地花費5萬美元購買名牌性感內衣。此外,一本名為《奧巴馬伕婦》的書更將她推向了風口浪尖。

  根據這本由《紐約時報》記者約迪 坎特所著新書的描述,米歇爾是一個難以相處的厲害角色。她不但批評丈夫奧巴馬,還對總統的幕僚們嚴重不滿,她的種種言行讓幕僚們感到頭疼、憤怒和害怕。她甚至成了白宮裏的一股“影子勢力”——除了影響奧巴馬的日常生活,還日益影響著總統的工作和決策。

  坎特在書中透露,米歇爾對總統和他團隊的批評激怒了奧巴馬的前任幕僚長伊曼紐爾,加上伊曼紐爾對奧巴馬某些政策的不認同,最終導致奧巴馬的這位得力幹將辭職不幹。此外,坎特還如臨其境地記述了白宮新聞秘書官羅伯特 吉布斯如何在一次會議上情緒失控,不顧形象地用“FUCK”對不在場的總統夫人破口大罵。

  米歇爾在書中的形象與平日裏在公共場合中舉止優雅、熱情而有感染力的那位第一夫人判若兩人。更為關鍵的是,這本書告訴人們,奧巴馬伕婦之間、奧巴馬伕婦和總統幕僚之間的關係矛盾重重,暗流涌動,並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樣一團和氣。2012年是美國的大選年,這本書的出版對於爭取連任的奧巴馬和他的團隊來説無疑是一個壞消息。

  白宮發言人埃裏克 舒爾茨表示,這本書只不過是作者的“個人觀點”而已,並稱書中的內容是作者對某些舊聞“過度戲劇化的闡述”。他説:“坎特2009年就婚姻問題採訪過奧巴馬伕婦,但她寫這本書卻並沒有和他們交流。”

  而坎特則在尾注中寫道,這本書329頁的內容,來自她對兩百多人數百小時的採訪。採訪對象包括33位在職的和離職的白宮官員,以及內閣成員、奧巴馬伕婦的親戚朋友、之前的鄰居和同事,也包括奧巴馬伕婦本人。

  在這本書正式出版之前,美國媒體節選了部分章節進行發表。有報道説,這本充滿爭議的書為坎特帶來了高達7位數的預付款收入。

  她屢屢讓白宮幕僚長感覺很受傷

  2010年1月,在對民主黨元老愛德華 肯尼迪去世後留下的參議員席位的爭奪中,共和黨候選人獲得勝利。

  面對失敗,奧巴馬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負面情緒或者向他的團隊興師問罪。相比之下,《奧巴馬伕婦》一書引用幾位白宮官員的話説,米歇爾卻無法接受失敗的事實。她想不明白,總統和他的團隊怎麼能讓如此重要的一個參議員席位落到共和黨人手中。在她看來,這個席位對於奧巴馬著力推行的醫療改革以及其他各項政策的推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這次失敗,讓米歇爾更加堅定了她長久以來的一個看法:奧巴馬的幕僚們太保守,缺乏足夠的戰略眼光。她認為,自己的丈夫是一位將給國家帶來巨大變革的偉大總統。而要實現這些偉大的變革,奧巴馬需要一個更加優秀的團隊。

  不過,米歇爾從來不會當面對總統幕僚們表達不滿或提出批評,這不是她在白宮為人處事的風格。更多地,她會通過助手或者總統來傳遞自己的觀點和情緒。

  當伊曼紐爾從奧巴馬口中得知米歇爾批評他們“沒有把舵掌好”時,他十分生氣。他向同事們轉告了米歇爾的批評,大家從他的語氣中感覺到了撲面而來的怒火。

  事實上,伊曼紐爾對奧巴馬的某些政策是持不同意見的。例如,他曾公開表示,奧巴馬對美國醫療制度的大修大改是個“壞主意”。相比之下,他更傾向於手腕柔和一些的小修小補。這樣做一個直接的好處是,可以減少政策施行過程中遇到的阻力。

  可是總統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在爭奪愛德華 肯尼迪參議員席位失敗之後,奧巴馬還是繼續堅持自己的醫改法案,而米歇爾也一直堅定不移地支持丈夫,並希望自己得到“有效的利用”以幫助奧巴馬的法案順利通過,這讓伊曼紐爾有種“被出賣”的感覺。

  他向總統遞交辭職報告,説他將去競選芝加哥市長。儘管奧巴馬曾對其他白宮顧問表示,他對伊曼紐爾的計劃和管理能力感到擔憂,但他還是拒絕了伊曼紐爾的辭職申請。他對伊曼紐爾説:“你要接受的懲罰是留下來幫我把醫改法案繼續往前推。”這一次伊曼紐爾選擇了留下。但接下來,在他和奧巴馬伕婦再一次發生矛盾後,這位白宮幕僚長真的就頭也不回地跑去芝加哥當市長。

  新的矛盾和之前那次有些大同小異。2010年6月的一天,奧巴馬決定發表一場演講來闡述他將對美國移民法案進行全面修改的觀點。伊曼紐爾表示反對,認為對移民法案的大修會對民主黨人不利。幕僚們並沒有按照總統的要求寫出一份讓他滿意的演講稿,以至於奧巴馬不得不親自熬夜改寫。可是,聽眾對改寫後的講演卻反應平平,這下可惹惱了總統。他要求幕僚們:“你們寫的東西必須是我想要的!”

  有幾位幕僚通過各種“二手信息”得知米歇爾也對這次事件感到非常生氣。她明確表示,自己的丈夫應該考慮換人了。

  在這一事件前後,伊曼紐爾還直接惹怒了米歇爾。為了贏得對一份能源法案的關鍵投票,在沒有徵求第一夫人同意的情況下,他就擅作主張地對佛羅裏達的一位國會議員説,米歇爾願意出席某場活動。結果,米歇爾顧大局地出席了那場活動,隨後卻憤憤地帶有些許威脅色彩地抗議説,她將拒絕為奧巴馬2010年的總統中期選舉出力,她説她將只關注自己的行程安排。

  在一次簡短的採訪中,伊曼紐爾否認與總統夫人不和。但其他白宮官員卻描述了這樣一個尷尬的困境:奧巴馬的政策處處碰壁,米歇爾對總統幕僚們的建議處處不滿,總統選擇和第一夫人站成一線,這讓伊曼紐爾很受傷。

  白宮新聞秘書被氣得當眾罵娘

  如果説第一夫人和幕僚長之間的矛盾就像潛藏在冰面之下的暗流,那麼白宮新聞秘書羅伯特 吉布斯和米歇爾之間的衝突則像壓力不斷積聚,終於有一天像火山突破臨界點,噴涌而出。

  2010年9月16日一早,吉布斯如往常那樣開始瀏覽當天的新聞。有一則消息突然吸引了他的注意:一本在法國出版的新書寫道,米歇爾曾對法國第一夫人布呂尼 薩科齊説,她在白宮的生活如同“地獄”一般,讓她“無法忍受”。

  作為奧巴馬長期以來的新聞官,吉布斯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則消息背後隱藏的可能對總統産生的不利影響。

  吉布斯立馬讓助手去調查米歇爾到底有沒有説過這樣的話。在得到否定的回答之後,他隨即聯絡法國方面,要求對方就這本書的內容進行否認。當天上午11點,愛麗舍宮發表聲明,對書中米歇爾的上述言論表示了否認。吉布斯松了口氣,一場潛在的危機被他高效率地化解了。

  和很多高級白宮官員一樣,吉布斯和第一夫人的關係時常處在緊張狀態。在白宮,任何人的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很可能被媒體和反對黨抓住,作為“政治把柄”大肆炒作,其導致的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可是,作為第一夫人,米歇爾在這方面做得卻十分馬虎。她穿昂貴的衣服,花大把的錢出國旅遊,如此這般表現不時招來批評,讓吉布斯和白宮陷入被動。就在“地獄門”事件前不久,米歇爾去西班牙的度假就被批太奢華。

  更糟糕的是,作為總統和丈夫,奧巴馬並不會對妻子做出過多的約束,因為他深知重重束縛的生活不是米歇爾想要的。他從參議員一路做到如今的總統,他覺得米歇爾為了他的仕途犧牲了太多,比如她的工作、日常隱私,以及她必須為照顧家庭付出更多精力。他覺得對妻子有虧欠。

  於是,在白宮負責維持政治紀律的任務,主要就落到了吉布斯的身上。他必須不斷警告大家:“這個你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

  可吉布斯萬萬不會想到,在第二天早晨的部門會議上,米歇爾的助手瓦萊麗 賈勒特轉告他説:第一夫人對他“地獄門”事件的處理方法“不滿意”。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吉布斯。這個脾氣不怎麼好的阿拉巴馬州人長期積聚的怨氣突然就爆發了。他大喊道:“去她媽的!這破事都快要了我的命了,她這樣是不對的!”

  他問賈勒特:“她到底是怎麼和你説的?” 賈勒特的回答很含糊。

  “如果她有問題她應該當面來和我説!” 吉布斯咆哮著,用髒話咒罵著。其他人埋著頭一言不發,似乎被吉布斯的憤怒嚇到了。

  賈勒特卻平靜地説:“你不應該這樣説話。米歇爾不會相信你竟然會這樣説話的。”可她平靜的語氣只讓吉布斯更憤怒。

  “那就滾她媽的蛋!”

  坎特在書中寫道:吉布斯是如此地生氣和委屈,以至於同事們都覺得他要哭出來了。吉布斯後來承認了那次情緒爆發。自那之後,他和賈勒特倆人就很少説話了,他説作為總統顧問,他也不再把第一夫人那麼當回事了。

  他抱怨説:“依照米歇爾的觀點,在輔佐總統的過程中她的影響力必須向上,而白宮其他人都必須向下。”

  “每個人都在等這個非洲女人犯錯”

  坎特在書中寫道,其實米歇爾對政治是持懷疑和拒絕態度的。在她看來,政治使很多嚴肅的議題最終變成像在菜市場討價還價,很多付出和努力得到的結果,如果不是一場空的話,也很可能要比預期的大大縮水。爭奪愛德華 肯尼迪參議員席位的失敗,奧巴馬醫改法案遭遇的重重阻力,類似的經歷都讓米歇爾不斷強化對政治的懷疑和不喜歡。

  這也是她和奧巴馬之間一個很大的不同。早在夫妻倆還是社區活動組織人的時候,奧巴馬的做法通常是敦促政府官員們採取行動,而米歇爾則會繞開他們,更多依靠社區居民來達到目的。

  並且,自奧巴馬1995年決定參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之後,夫妻倆就一直爭論該如何處理好政治和婚姻的關係:如何面對一方經常不在身邊,又如何保證個人隱私?米歇爾期望的生活,是到了晚上6:30,一家人可以圍坐在一起吃晚飯。

  2008年奧巴馬當選總統之後,米歇爾提出了一個問題:她和兩個女兒能否晚幾個月再搬到白宮去住?對於迫不及待想要一睹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第一夫人風采的民眾來説,這個要求讓他們很驚訝。米歇爾解釋説,她想在芝加哥待到孩子們學期結束,好讓她們有更多時間為白宮生活做準備。她的潛臺詞是:她還沒有準備好過時刻處於聚光燈之下的生活。不過很快,她就改變主意立即搬進了白宮,因為“她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

  白宮生活的不自由還是大大出乎了米歇爾的意料:遛狗會被人拍照,送女兒去上學或帶她們去看足球比賽會引發圍觀和騷動,穿什麼衣服、如何裝修自己的私人空間或者能否帶上化粧師一起度假等等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要受到工作人員的監督……用一位前白宮官員的話來説,這讓她覺得“每個人都在等這個非洲女人犯錯誤”。

  米歇爾曾試過和家人回芝加哥,但她發現回家的生活也變得不再自由。他們之前的房子被黑色的幕布遮了起來以防止狙擊手襲擊;去超市購物也不得不由工作人員代勞。於是,他們之後就很少再回去了。

  作為一位哈佛大學畢業的律師,“第一夫人”這個新角色讓米歇爾感到無所適從。她試圖減少在公共場合露面的機會,並設法逃避一些在她看來沒有意義的儀式性活動,比如説自1912年以來由第一夫人為國會議員家屬們舉行的每年一度的午餐會。白宮工作人員慢慢發現,要想讓第一夫人做點什麼真是件難事。

  但是,隨著她的丈夫在2010年遇上種種挑戰,包括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以及總統中期選舉的臨近,米歇爾對奧巴馬和他的團隊越發感到不安了。

  相對於奧巴馬,幕僚更怕米歇爾

  和奧巴馬的很多支持者一樣,米歇爾因為丈夫任期內的表現無法達到自己的預期而感到十分憂慮。她和白宮幕僚們的很多衝突和不悅都是爭論“奧巴馬應該成為怎樣的一位總統”這一問題的産物。

  想做什麼,又能做什麼,兩者之間的矛盾讓很多人苦惱;同樣的,米歇爾希望奧巴馬成為怎樣的一位總統,而事實上奧巴馬又能做出哪些政績,這亦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理想是美好的,而現實總是殘酷的,是要像奧巴馬曾經宏偉的競選口號那樣對美國社會做出大刀闊斧的變革,比如説醫改和移民法案,還是要像白宮幕僚們建議的那樣,為了贏得兩院和民意的支持,不得不對這些美好而宏偉的施政綱領做出修正或妥協?於是,望夫成龍心切的米歇爾和現實謹慎的幕僚們産生衝突和不快也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米歇爾説,絕沒有想過要成為一位干涉白宮事務的第一夫人。她曾對助手説過,是她丈夫在當總統,而不是她。她説自己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去參與制定政策。在她看來,自己和歷史上眾多的第一夫人們一樣,擁有如今的地位,只不過是因為丈夫的當選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罷了。

  她慢慢學會了如何巧妙地配合與支持自己的丈夫。例如,奧巴馬的醫改法案遭到了反對,那麼她就會投身到有關營養和運動的活動中去,因為這些活動和醫改法案都以增強民眾的身體健康為目的;再如,為了幫奧巴馬某項停滯不前的就業法案造勢,她會發表演講談談她對退伍軍人找工作的看法。

  但作為奧巴馬的妻子和他政治符號的一部分,米歇爾真正對總統産生深遠影響的是她的世界觀和強烈的目的性。有些政策哪怕遇到多方阻力,只要她認定了,即便付出政治代價,她也要去做。

  據米歇爾的前幕僚長蘇珊 謝爾回憶,在2010年總統中期選舉民主黨遭受重挫之後,米歇爾説輸掉選舉並不是最糟糕的事。對她而言,傾聽自己的內心才是更重要的。那會兒米歇爾有時甚至談起如果她的丈夫輸掉了2012年總統大選該怎麼辦,她對謝爾説:“大家都不會有事的。”

  米歇爾在各種活動中展現出來的魅力讓她廣受歡迎,相比之下,奧巴馬的支持率卻被不斷蠶食。其導致的結果是,第一夫人在白宮的影響力日漸增強。

  為了確保丈夫能夠成為一位給美國帶來偉大變革的總統,一方面,米歇爾努力將民眾對她的歡迎轉化為對奧巴馬的支持,另一方面,她對白宮幕僚們提出比總統更加嚴苛的要求,以至於相對於奧巴馬,有些幕僚會更害怕第一夫人。

  在《奧巴馬伕婦》一書中,奧巴馬的顧問戴維 阿克塞爾羅德對作者坎特説:“當米歇爾覺得某些事情處理不當或者偏離軌道時,她就會指出來。因為她覺得自己為了丈夫付出了那麼多,並且自己的丈夫也在非常努力地工作,所以她想要看到白宮裏的每個人都在做應該做的事情。”

  打個比方,如果白宮幕僚們考試得了89分,這仍然無法讓米歇爾滿意,因為在她看來,只有90分以上才能算是優秀。

  如今,米歇爾扮演“第一夫人”這個角色已經越來越遊刃有餘了。2012年1月,儘管有這樣那樣的負面新聞,但她頻頻亮相各種活動,比如幫助軍人家屬以及消除兒童肥胖。就像她説過的那樣,為了成就奧巴馬,她會做任何事。

熱詞:

  • 米歇爾
  • 白宮官員
  • 白宮發言人
  • 第一夫人
  • 坎特
  • 吉布斯
  • 紐約時報
  • 地獄門
  • 奧巴馬伕婦
  • 影子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