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成功是拼出來的——“林書豪現象”的啟示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10: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當日,在2011/2012賽季NBA常規賽中,紐約尼克斯隊主場以99:82戰勝亞特蘭大老鷹隊。林書豪仍是紐約尼克斯隊表現最搶眼的明星,全場11投6中,得到全隊並列最高的17分,外加9次助攻和兩次搶斷。林書豪也連續兩周登上了美國《體育畫報》的封面。新華社記者 申宏攝

  對話人:前中國男籃教練、著名籃球評論員 張衛平

  前中國女籃主教練、現任南京軍區籃球隊總教練 馬躍南

  題 記

  今天早上8時,風頭正勁的林書豪再次迎來考驗,紐約尼克斯隊將挑戰目前佔據東部“頭把交椅”的邁阿密熱火隊。這一次,橫亙在林書豪面前的,是詹姆斯、韋德和波什組成的熱火“三巨頭”,誰能贏得這場比賽,吸引著眾多球迷的眼球。

  而這個週末,萬眾矚目的NBA全明星賽也將上演。即使聯盟掌舵人大衛斯特恩曾信誓旦旦地表示不會為林書豪破例,但這名華裔控衛的勁爆表現還是讓聯盟不得不“順應民意”,將他增補進新秀賽陣容。這也意味著,此次全明星週末的焦點將不僅限于扣籃大賽或誰是MVP,林書豪的橫空出世,使得球迷的興奮點從新秀賽就開始點燃。

  從默默無聞的邊緣球員到一飛沖天的全民偶像,林書豪幾乎一夜之間家喻戶曉。這股“林熱風暴”甚至超越了籃球領域,成為席捲全美乃至世界體壇的熱門話題。相比于賽場上不斷刷新的個人數據,人們似乎更津津樂道于林書豪有如勵志電影般的傳奇故事。正如大衛斯特恩所言,林書豪已經成為一種現象。他的成長軌跡,帶有美國體育文化的鮮明烙印;他的圓夢經歷,則讓更多籃球少年意識到實現夢想的無限可能。

  是流星還是恒星

  林書豪的未來,需要更長時間的考驗,他成功的最大啟示是對夢想的執著

  鄭軼:在紐約球迷高呼MVP的同時,關於林書豪的爭論也從未停息。挺林派認為“林熱”不是偶然現象,會延續下去;另一派則質疑林書豪只是流星,逃不過曇花一現。

  張衛平:林書豪未來應該有不錯的發展。從他爆發以來的這幾場球看,技術有特點,視野開闊,會傳球,也有很強的自信心,身體失去平衡時的投籃感覺非常好。從技術上看,林書豪大部分都是擋拆,往內線突,在紐約尼克斯隊中效果不錯。當然,他和NBA的超一流後衛相比,還是有差距。未來他的發展,一要減少失誤,二是別受傷。

  馬躍南:林書豪的未來也許有起伏,這是很正常的,球場上不會有常勝將軍,多少“狀元秀”後來不也表現平平?美國文化中有崇尚英雄的傳統,這也是林書豪特別吸引人之處。其實,我覺得林書豪給我們更多的啟示不僅是籃球,而是人生。他對目標的追求和把握,對自己學習和訓練的安排,怎樣合理支配自己的行動,分清主次和節奏,這既是對一名好後衛的要求,也是做人的理念。他身處逆境時沒有多少抱怨,不給自己找藉口。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

  薛原:林書豪掀起的熱潮中,有充滿戲劇色彩的元素,這就像一部情節曲折的勵志電影,喚起了每個人心底對實現夢想的一種渴望,觸發了轟動效應。但林書豪的故事畢竟不是電影,他的成功,以自身實力為基礎,以球隊當時的境況為機遇,順利融入教練的戰術體系之中,令全隊發生化學反應,成功是拼出來的。所以,林書豪自己也強調,人們在看待他時,只需將他看做一名“純粹的”球員,去掉華裔、哈佛等背景。要判斷他未來生涯的走向,還應當有更長時間段和比賽場次的考驗。可以肯定的是,林書豪未來要面臨的挑戰只會比現在更多,好在他已經贏得了球隊的信任,也贏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林瘋狂”如何造就

  林書豪的成功源自美國社會的體育風氣、職業體育的發達程度和學校體育訓練體系

  鄭軼:除了一張華裔面孔,林書豪可謂不折不扣的“美國製造”。在他的訪談中,多次提到兩個詞彙——樂趣和夢想。至於他的父母,似乎也沒有刻意培養兒子走體育路。如今媒體已經把林書豪的經歷翻個底朝天,從這些故事中,是不是可以折射出中外體育文化的差異?

  張衛平:林書豪是典型的美式籃球打法,他的籃球意識、籃球智商和籃球哲學,都是在美國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如果他是在歐洲成長,也許就不會這樣打球,這和不同地方對籃球的理解有關。他要是在中國可能又是一個樣子。橘生淮南則為橘,環境對塑造一個人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薛原:林書豪生長在典型的美國華裔家庭。他的成長經歷,可以看作東西方不同價值觀的混合過程。他的家庭雖然一直尊重和鼓勵他的籃球夢想,但始終沒有放鬆他的學業。雖然學業和籃球的兼顧並不容易,但他還是努力做到了。

  美國是一個崇尚體育的國度。這不僅反映在奧運會成績、職業體育發達程度上,更反映在和普通美國人生活密不可分的體育元素中。體育是生活的一種狀態,而非結果。所以林書豪的成功既偶然,也必然,偶然在於他個人的努力和對機遇的把握,必然則體現于整個社會的體育風氣,以及學校中完備的設施與訓練體系。

  國人談論體育,還是更多傾向於結果,傾向於“成功”。孩子如果在體育上展露一定天分,家長就要考慮“將來能不能吃這碗飯”。當然,這也和我們學校教育中體育功能和價值的缺失、競技體育封閉的人才培養體系等有著直接關聯。

  黃皮膚的籃球夢

  林書豪的成功很難複製,是美國籃球環境造就了他,中國籃球要發展,也必須揚己之長

  鄭軼:林書豪曾遭遇歧視,有一些偏見認為亞洲人缺乏體力和對抗能力,不能打好籃球。在他之前,姚明在NBA取得突破性的成功,但他畢竟具備可遇不可求的身高優勢。而林書豪進一步改變了外界對亞洲人打籃球的看法。有人甚至預測,在姚明退役後,林書豪正在重新開啟NBA的亞洲大門。

  張衛平:其實林書豪的成功很難複製。華裔選手和黑人、白人選手相比,在外線沒有優勢,這和身體素質的確有關係。當然,林書豪成長在美國的籃球環境中,是這個環境造就了他。林書豪對NBA可謂是“及時雨”。紐約是大市場、世界城市,但尼克斯隊這些年都沒什麼出彩的時候,突然出來了個林書豪。要是林書豪在一些中小城市球隊,也很難有現在這麼大影響。

  中國是NBA最大的海外市場,去年姚明退役不可避免受到影響。現在出來了個華裔選手林書豪,NBA一定會不遺餘力地推廣他。但林書豪本人也必須打得真棒才行,一方面是個人數據好,另一方面能幫助球隊贏球,這是根本。

  馬躍南:在狼群里長大就是狼,在羊群里長大就是羊。林書豪沒有被“狼”吃掉,就像是特種兵裏的海豹突擊隊,自然嶄露頭角。在美國,你看街邊打球的人,隨便誰都很規範,林書豪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林書豪這樣條件的運動員當然不少,但我們還缺乏他那樣的環境。比如中國運動員不適應對抗,一對抗就可能引起衝突,或者受傷,或者有一些“小動作”,這都是成長環境的影響。林書豪的生活環境、訓練環境、包括飲食結構,他耳濡目染的東西等,所有這些加在一起,才造就了他。

  薛原:如果説,姚明征戰NBA,給美國和全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的獨特窗口,那麼林書豪則講述了一個平凡如何變成非凡的傳奇,對於NBA來説,這是一份可遇不可求的大禮。在黑人和白人選手佔主導地位的NBA,林書豪的成功最少有兩點啟示:一是華裔球員可以憑藉出色的籃球意識和速度、敏捷等身體特質找到自己的位置;二是這些特質的發揮,依然離不開足夠的對抗能力作為基礎。對於中國籃球來説,這也意味著既要揚己之長,又要跟得上世界籃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要求。

熱詞:

  • 林書豪
  • 籃球意識
  • 韋德和
  • 邁阿密熱火隊
  • 混合過程
  • 亞特蘭大老鷹隊
  • 邊緣球員
  • 體育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