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誰説“21世紀缺的是人才”?南宋理學家魏了翁要告訴你“南宋也缺人才”!有詞為證:“逢著公卿,誰不道、人才難得”。這是他對人才難得、難得人才的感嘆。
其實,“人才”哪個世紀都缺,只要行業人員供不應求,有經驗的相關從業者就是“人才”。基金更不例外。基金行業缺人才缺到了什麼地步?人才可以“打包”挖墻角。老基金公司不例外,有如招商基金、天弘基金等等;新基金公司尤為如此,長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就是現如今投研人才缺乏的一個縮影。
5人組的投資決策委員會,4人均曾經在籌備期間的國金通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謀過職。籌備了4年之久的國金通用,也許是讓“英雄無用武之地”,迫使人員“成團”、“成包”的流失,也許是“男兒志在四方”的理想,無所謂是“帝都”北京還是“魔都”上海,平臺適合自己發展方向就值得跟隨。高尚地説,他們也只是希望在這個行業中實現自我價值;個人化地説,他們也是希望收入能越來越高,甚至生活“奔小康”求“富貴”。
筆者想説的是,這些都沒有錯。人才“打包”也不見得不是個彌補或者建立新投研團隊的好方法:其一,如此競爭的加劇,也許還有利於展現“鯰魚效應”的發揮,讓被“挖墻角”的基金公司有緊迫感,從激勵制度或者體制上有所變革,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並亡羊補牢,減少人才“打包”的流失。
其二,團隊講究磨合、協作。互相比較熟悉或者此前經歷過磨合的投研團隊做起事情來肯定比互為陌生的團隊顯得得心應手。
但是,人才“打包”核心人物要找好。也不是只要是個團隊就可以“打包”。從整體上説,籌備期的國金通用,公司業績還無業績可考。從單個核心人物看,無論是僅管理過1隻基金且賠了錢的盛軍還是只有豐富研究經驗的吳富佳都不足以解決現在投資者對新基金公司新産品的憂慮。如果讓投資者“裹足不前”,還談何發展?
當然,也不能排除這5人團隊配合默契,組合到一起遊刃有餘,即使沒管理過基金,也很有投資實戰天分,但從目前已知信息看,這畢竟是小概率事件。
那麼怎麼選人才?魏了翁南宋時候就説了:“囑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