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中國樓市調控不放鬆 政策措施趨於市場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7日 11: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資料圖片

  新華網北京2月16日電 2月16日,被稱為樓市調控“最嚴限購令”的“京十五條”實施屆滿週年,北京樓市成交量與均價下跌勢頭明顯。北京市明確表示,2012年將堅定不移地執行樓市既有調控政策,堅持限購和差別化的稅收、信貸政策,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促進房價合理回歸,防止房地産市場大起大落。

  數據顯示,一年來北京市新建商品住房簽約8萬餘套,環比下跌20%,而二手房市場成交量環比則下跌了50%左右,土地市場也是量價齊跌。此外,去年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價每平方米13173元,同比下降11.3%,房價“穩中有降”的目標成功實現。

  此外,上海、深圳、廣州日前均表示將繼續執行中央樓市調控政策。

  中原地産研究總監張大偉認為,北京的限購、限貸等調控政策,使得購房主流回歸到自住,市場以首次置業者為主,投資投機性購房已得到抑制。

  但是,市場上對調控放鬆的擔憂並未徹底消除。近日,中國中部城市安徽省蕪湖市推出的減免契稅等措施被質疑為“救市”。在輿論的壓力下,蕪湖隨後表示暫緩執行。

  雖然,個別地方政府的調控政策有鬆動跡象,但總體來看,本輪樓市調控政策明顯更加從容、主動、堅定,也更為見效。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房地産市場正在告別過去“調控-上漲-再調控”的運動式被動調控,朝著科學化、持久化的方向,步入回歸理性、健康穩定的制度性改革軌道。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8日再次明確表示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設的支持力度,滿足首次購房家庭的貸款需求。

  近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座談會時表示,房地産調控目標有兩個:一是促使房價合理回歸不動搖,二是促進房地産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認為,地方政府不應試圖調整中央政府的房地産調控政策,必須遵從中央的政策立場。

  由此可見,中國房地産調控的主要對象仍是投機性需求,對首次置業的剛需則實行差別化對待,這是對之前“一刀切”的調控方式進行的適度調整,卻並不意味著調控政策有所放鬆。

  今年上半年,中國40個重點城市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將實現全國聯網,各地爭取2013年實現全市、全省聯網。同時,北京、武漢、上海等城市已相繼修改普通住宅的認定標準,提高“非普通住宅”門檻,使更多普通住房享受到契稅優惠。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系列舉措為房産稅的徵收鋪平了道路。經濟學家馬光遠説,房産稅不僅調節收入分配,抑制投資性炒房,還有助於地方政府找到一個穩定的稅源,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土地財政”推高房價。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張東教授説,房産稅的試點有利於更大範圍內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使房地産調控政策走向法制化、市場化軌道。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要精心設計徵地制度改革方案,加快開展相關工作,2012年一定要出臺相應法規。

  據了解,福建莆田市的“三到位”、廣東的“留地安置”、海南陵水的農民自主徵地拆遷等正在進行的試點,都與即將展開的徵地制度改革有關。而且,國土部已批准北京、上海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一些房價較高、土地資源緊缺的城市或省份也有望列為試點。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王國華教授認為,這將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個突破口,以逐步形成一個合法的渠道讓集體土地進入流通,改變土地利益被地方政府牢牢掌控的局面,以往低價徵地再高價賣地的“土地財政”模式將無法持續。(參與采寫記者:徐海波 劉德炳 章利新 劉斐)

熱詞:

  • 調控政策
  • 樓市成交量
  • 中國房地産市場
  • 投機性購房
  • 調控方式
  • 房價
  • 政策措施
  • 投機性需求
  • 房産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