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你能想象QQ與人人網、開心網的正面競爭嗎?在移動互聯網就會。微信的騰空崛起,被人們譽為是移動互聯網中的QQ,也是2011年最成功的應用。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甚至判斷:“在移動互聯網上,最有價值的社交網絡的核心的部分,已經在騰訊手裏了。”
很難想象,就在春節前的那幾天裏,中國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幾乎都在做同一件事:開會討論移動互聯網戰略。在日本市場,用戶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比例已經高達80%~90%。為這場大潮付出、改變,已經成為每個互聯網公司的充分必要事項。
人們説,大的互聯網巨頭會把在PC互聯網的競爭移植到移動互聯網上。但是人們的使用習慣,以及移動互聯網不同的新特性,正在改變以往的競爭格局。移動互聯網上的“QQ”——微信,與人人網、開心網,甚至新浪微博的“火星撞地球”的競爭因此即將打響。
手機的基礎就是隨時隨地的人與人的溝通,相比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天生是以社交為基礎的。在移動互聯網上的社交,不需要像在PC端那樣註冊、登陸,以人為中心,以位置為基礎,基於關係鏈快速組織起來的社交網絡最符合人們對成本效率的需求,這一點也是整個數字商業代際變革發展的基礎。
如何在移動互聯網中保持自己原有的用戶和地位成為世界上所有的社交網站共同的挑戰。擁有8億用戶的Facebook最大限度的連接了地球人,而在移動互聯網端,這種連接只是最底層的基礎。在移動方面的佈局,Facebook遠不如谷歌等其他互聯網大鱷們有遠見,有業內人士甚至判斷其有被“窄化”的危險。
Facebook尚且如此,那麼其他的社交網絡又會面臨怎樣的處境?去年年底,人人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一舟把郵件的落款改為:“為你的客戶而抓狂”。他説別的互聯網公司可能會在移動互聯網投入20%的力量,但是人人公司將會投入更多。
“火星撞地球”
由微信引發的一場“拐點”之戰
採訪/劉揚 許智博 賀文 覃怡敏 撰文/賀文 攝影/車慶久
如果説在PC互聯網時代,人人網、開心網等傳統社交網絡還難以和騰訊QQ直接競爭,在移動互聯時代,微信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今年春節,微信又一次證明了自己。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用群發短信,而是改用微信“喊話”拜年。基於通訊錄的社交網絡過濾了垃圾信息,在手機紛擾的資訊紛擾中,為人們營造出一個清潔的社交空間。
微信正乘勢在中國成為一種重要的社交工具。如果説在PC互聯網時代,人人網、開心網等傳統實名社交網絡尚可偏安一隅,在中國社交網絡的幾大玩家劃分勢力範圍時,與騰訊QQ還是相對的井水不犯河水,那麼,在智慧手機領域裏,移動互聯時代的QQ——微信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憑什麼這麼個小小的移動即時通訊工具,可能引發社交網絡格局的新爭鬥?移動互聯網天生是以人與人的關係為核心的,天生具有社交網絡基礎,這是它與PC互聯網最大的不同,這也是為何在移動互聯時代,會引發一場社交網絡“火星撞地球”般競爭的原因。
沒有什麼能比基於手機通信錄的社交方式,更能將一個人的社交網絡一網打盡的了。每一個手機用戶的通訊錄,不僅是一個現成的社交圖譜,而且是完全不亞於QQ好友列表的用戶關係網絡,甚至比QQ關係網更強悍。
馬化騰又一次抓住了微信這個機會。微信的狂飆突進令雷軍、陳一舟都很由衷地説,“這不是偶然,是必然”。作為對手,他們很清醒地看到,騰訊在軟體開發上具有強大的優勢,這是過去十年來騰訊在中國互聯網積累的強大資源。
“在移動互聯網上,最有價值的社交網絡核心的部分,已經掌握在騰訊手裏了。”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判斷:在微信上會“長出很多東西”,今天我們看到的微信,還只是一個手機端的即時通訊工具,未來它一定不止於此。
在移動互聯網這一重大的代際性發展機遇面前,社交網絡即將展開一場殊死角逐,誰是王者,誰會被邊緣化將在這兩年內見分曉。
微信來了
沉睡的巨人正在醒來
春節前,當我們問開心網副總裁郭巍,“微信的出現,是否將與開心網這樣的傳統社交網絡正面競爭”時,郭半開玩笑地説,“一會兒你們應該到12層直接跟我們開會”。彼時,開心網高層正在為期兩天的年度戰略閉門會議中。郭巍透露,如何佈局移動端,是此次開心網年度戰略會議的重點之一。這也是眾互聯網公司的工作重點。
事實上,在2011年年初開心網與騰訊就正式相撞過。開心網與騰訊同時分別建立了微信和飛豆項目,他們在同一週做産品開發,同一週結束開發做産品封閉測試,也是在同一週,市場上出現了開心網的“飛豆”和騰訊的“微信”。
因為開心網那支開發團隊經常去公司附近的一家小豆面館吃飯,所以他們把這款基於手機端的社交軟體起名叫“飛豆”。
開心網此前的産品從來不做市場推廣,都是靠口碑傳播,飛豆卻是例外,推出後,開心網在很小範圍邀請用戶試用,受邀的都是些做産品技術的。
但是他們最終發現,“微信差不多每週都能更新一到兩次,我們可能至多一週一次,有時候兩週一次,速度遠遠趕不上對方。它(騰訊)是一個巨無霸,還能保持這麼大的創新,我們是這麼小的公司,居然在這種特別細微的産品開發上,我們沒有PK過它,你們知道這種感受嗎?”開心網副總裁郭巍向我們慨嘆。
在此之前,這支一直崇尚産品技術的團隊,也自詡是中國最牛之一的産品開發團隊,在開發新品時,幾乎不會考慮競爭對手做什麼。這個産品,給了開心網團隊很大的刺激。開心網創始人程炳皓不得不關停了運營僅一個多月的非都項目。
在中國,包括小米“米聊”、騰訊“微信”、開心“飛豆”、盛大“有你”、奇虎“口信”等在內的一大批Kik的追隨者,蜂擁而至。騰訊的微信無疑是到目前為止來勢最為迅猛的。
2010年10月登陸蘋果App Store和谷歌Android Market的Kik(基於手機通信錄的社交軟體),就是最具移動互聯網時代特徵的社交工具。這款跨平臺即時通訊軟體同時跨越了運營商壁壘、硬體壁壘、軟體壁壘和社交網絡壁壘。
也正是Kik,點醒了中國互聯網業者,讓他們隱約看到了顛覆傳統互聯網大佬的窗口期。在此之前,在PC互聯網領域,MSN、Gtalk、QQ、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老牌社交工具和社交網絡新貴都是基於郵箱這一“弱關係鏈結”來推送消息。
但是,Kik類應用讓人們發現了手機通訊錄——這個一度被遺忘的社交關係網。手機通訊錄是比郵箱更具底層意義的社交網絡,手機通訊錄不只是現成的用戶關係、社交網絡,而且可能是更真實、更直接的關係網絡。
外界都以為,馬化騰是舉騰訊上下之力來推廣微信。事實上,在産品開發的最初三個月,微信未能從騰訊公司內部得到任何支持。Kik類應用是騰訊CEO馬化騰很心儀且認為絕對是方向性的産品,他希望騰訊的無線團隊來承擔這個開發任務,不過無線團隊卻未立即“接招”,提出因人手有限,得兩個半月之後才能投入開發。彼時,張小龍領銜的騰訊廣州研究院主動請纓,且表態兩個月一定能開發完,除了需要一名工程師,沒有別的要求,這個團隊曾經開發出了大名鼎鼎的QQ郵箱。
事實上,張小龍率領的團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開發出了“微信”。2011年1月下旬,微信iPhone版、Android版、Symbian版等各平臺版本接連推出。起初的三個月裏,這款在騰訊內部被認為有些那個的“跨界”開發新品,未能得到騰訊公司內部任何支持,不少人都在看它的笑話。即便這樣,微信非但沒死,反而做到了用戶500萬,這個讓騰訊內部起初想看它笑話的人都認為“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指標”。有長期關注微信的業內人士很肯定地説,微信是靠産品本身發展起來的。
起初的微信之於騰訊,某種程度上還是防禦性産品,騰訊希望以此遏制住任何想在這個領域冒泡的玩家,它斷然不希望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出現另一個當年QQ那樣的産品。
對微信的態度,騰訊內部不是沒有過分歧。比如擔憂微信等Kik類工具將來有可能會對QQ都造成衝擊;比如擔憂與運營商的衝突,這種Kik類應用直接影響到運營商巨大利潤來源之一的增值業務——短信和彩信,同時對中國電信[4.39 1.39%]運營商中老大哥中移動的飛信也會是衝擊。
出於謹慎,微信並未在一開始就通過導入手機通訊錄來獲取用戶,而是僅僅通過QQ賬號體系來導入關係鏈。
在微信患得患失、猶豫不決的時候,米聊率先通過手機通訊錄導入好友搶得了先手,然後又開始導入人人網、MSN、郵箱以及新浪微博的好友資源。不過,微信很快就清醒過來,也推出了手機通訊錄導入好友,此外還可以導入QQ好友,這一下子用戶數就上來了。
大概是從産品開發到推出,應該是在半年之後,騰訊強大的推廣資源跟進,開始發力推廣微信。到2011年8月時,有非官方的數據顯示,微信的用戶數達到1500萬,3倍于米聊。
裹挾著騰訊強大資源的微信,新增用戶數非常驚人。據騰訊官方消息,到2011年11月,微信註冊用戶已超過5000萬。無疑,微信是到目前為止同類産品中來勢最為迅猛的。
而且,以後的微信,遠不止是一個發信的工具。
從PC到移動端一路狂奔
社交互動網絡“血腥”一戰
約28.6%的Facebook用戶、約17.8%的Twitter用戶選擇移動端登錄,有報道稱人人網用戶中約有30%選擇移動的方式接入。
這段數據摘自今年1月開心網內部剛剛整理的一份《社交互動網站行業動態分析報告》,上述文字被放在報告的醒目位置。在Facebook、Twitter以及人人網等國內外王牌社交網絡的用戶分析中,使用移動終端上網的比例正在快速增長。
選擇用PC,還是用手機?如果在2010年、甚至2011年上半年之前,人們還會很肯定地偏向PC,但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情況已經發生了質變。2011年9月時,Twitter的活躍用戶中有55%是手機用戶。
當我們的消費時間越來越碎片化,手機這種相比較與PC而言天然的社交工具,而且是帶有體溫的社交工具,正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社交溝通的選擇。資深互聯網觀察人士胡延平説,移動互聯網天生是以人與人的關係為核心的,天生具有社會化網絡的基礎,這是它與PC互聯網最大的不同。
事實上,微博、微信等社交方式半路殺出,對傳統社交網絡衝擊不小。
在過去一年的中國互聯網中,和微信驟增的註冊用戶數可以PK的,唯有新浪微博。註冊用戶已經超過2.5億,每天有近1億的微博內容産生。新浪微博在中國的被訪問率甚至超過了Twitter在英國和美國。甚至有評論説,“不了解新浪微博,就不能理解中國社交”。
以新浪推出新浪微博為標誌,中國各大小網站紛紛推出自己的微博站點。微博填補了中國白領群體社交網絡的空白,取得了遠大於社交網站的增長速度與社會影響力。“白領們都去玩微博了,荒廢了開心網這塊菜地”,事實上,微博崛起打擊的不單是開心網,還有整個中國的社交網站。
還有騰訊的移動即時通訊産品微信,其社交屬性正在被不斷強化。
微信有個功能“搖一搖”,可以搖出附近的微信用戶,還帶地址的。有分析説,微信有了搖一搖也就具備了SNS的屬性。
消費習慣潛在的變化、競爭的四面襲來,直接影響著諸如人人、開心等傳統社交網絡的戰略走向。
2011年8月底,程炳皓提出,社交網絡未來的三個發展方向,其中之一就是“移動化”。今年開心網移動端的佈局,包括移動社交和手機端社交遊戲的系列産品開發。
人人公司董事長兼CEO陳一舟已經聽聞,一些傳統的PC互聯網大公司今年準備鋪20%的力量在移動端上。“我們鋪的力度會更大,超過20%。”很明顯,人人網不希望落後於他們。他有預感,2012年中國互聯網將會興起“有史以來最大的一股投資浪潮”,集中投向移動互聯網。
事實上,人人網用戶中通過移動端登陸的比例已經比“有報道稱”的更大。陳一舟告訴我們,2011年已接近40%,今年如果智慧手機發展比較快的話,估計會超過50%。
這是一場“激流勇進”的遊戲,置身其中不進則退。一旦SNS用戶變成兩棲動物以後,他們就會逐漸往手機上轉。
趨勢已經很明顯。胡延平透露,到去年底,人人網的訪問量1/3是來自移動設備,58同城、大眾點評網更是搶先一步佈局,到去年年初的時候訪問量的1/3就已經來自於移動端;用移動設備來購物的量也在增長,凡客每週有將近一萬單,淘寶每天有兩三千萬單;百度搜索新增量裏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移動設備;新浪微博有一半的流量來自於移動端。
為什麼?是因為手機的快速普及,或者説很多人投資于移動互聯網,但更重要的是,用戶的選擇和商家的選擇。因為用戶和商家都發現,這樣更方便,更快,效率更高。
胡延平將此歸納為“成本效率”罰則:移動互聯網下社交網絡的成本效率更好,PC互聯網下社交網絡的成本效率不那麼高。這也是數字商業遷徙的過程,互聯網上的所有資源正在重新組織,當他們集中在移動設備上、以人為中心、以位置為基礎、基於關係鏈來快速組織時,它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對於人人網、開心網等傳統社交網絡而言,他們已經聚集了用戶關係網絡這樣的優質資源,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將自己優質的用戶基礎與手機結合,“喚醒”這些沉睡的用戶關係,進而找到“黏住用戶”的突破口,甚至是盈利的突破口。
陳一舟告訴我們,人人今年打算在手機上推出LBS商業化,即手機端的LBS電子商務。“我們已經知道我們很多手機用戶的地址,他發狀態我們知道他在哪兒,我們會根據他所在的地方和時間,給他推送不同的糯米網的廣告。”在陳一舟看來,這是人人網對用戶提供的一種“增值服務”。
其實,早在2006年做《貓遊記》時,陳一舟就在琢磨,SNS用戶之間的“口碑相傳”如何能創造價值。“SNS能夠給各種各樣的電子商務直接收費的服務帶來很多流量,而且是非常健康的流量,就是通過用戶和用戶之間的口碑相傳,促成電商服務,把口碑落到了實處。”
這應該算得上是當下社交網絡正時髦的“社會化電子商務”的雛形思考吧。到後來,人人做團購、現在做社會化電子商務“人人逛街”都應該是這個思考的“落到實處”。
尤其是現在發力,應該説是水到渠成:用戶有了,用戶關係鏈有了。目前人人網的激活用戶數有1.37億多,月活躍用戶數到去年底漲到3700萬,而且這個人群相對比較年輕,很願意用電子商務;2010年就開始著手的LBS已經布好局;現在缺的就是移動端的“東風”了。這就更容易理解,為何人人在2012年鋪向移動端的投入會超過其他互聯網大公司。
“今年互聯網上演的好戲,將更加有意思,充滿血腥的味道。”陳一舟意味深長地説。
移動互聯的二律背反
大公司“築墻”競賽小公司“拆墻”
這場爭戰的爆點,某種程度上就是微信。
在微信上以後會長出很多東西。胡延平預計:現在主要是“一對一”的交互分享,到將來的“一對多”;現在主要是強關係用戶交互,拓展到弱關係用戶;現在主要是文字、圖片、視頻的交互,將來將有對資訊的關注,對電商的獲取等。
這就不再是單純的産品戰略,而是以微信為核心的、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社交網絡的立體合圍戰略。胡延平説,微信將是騰訊在移動環境下社交網絡的核心。在他看來,移動互聯網中最有價值的社交網絡,或者説最有價值的社會化網絡的核心部分,已經掌握在騰訊手裏。
從微信最近的一些舉動上,我們似乎能夠窺出些“立體合圍”的端倪:
微信正在逐步實現與騰訊旗下産品的整合,從而能夠利用騰訊龐大的客戶基礎。比如你可以邀請自己的QQ好友加入微信,導入QQ的關係。你還能夠將自己的騰訊微博私信、自己的QQ郵箱與微信打通,這樣當你收到了微博私信或者郵件的時候,能夠同時在自己的微信上收到信息。
換句話説,目前微信上已經整合了QQ即時通訊、QQ郵件、微博等關係網,在移動端找到了一個好的落腳點。
這個落腳點,未來可以承載什麼?胡延平認為,微信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拐點”的出現。
這個拐點是互聯網“社會化網絡”的一次質變:從最早的BBS到論壇、社區,再到SNS到微博,一步一步走來,人成了核心,關係成了基礎,通過“關注”形成了關係鏈。在這個拐點以前,是人和人之間的交友分享;拐點以後,是以人為核心、以關係為基礎的綜合信息、應用、資訊、服務、商務的獲取,換句話説,社會化網絡的“商業性”開始出現,更清晰可見其商業模式。
此時的社交網絡,社交還是它的核心,但它不僅用來社交,而是變成了最好的消費通路。
對於傳統社交網絡來説,這未必不是一種啟示。比如開心網對於“社會化電子商務”的構想和實踐,現在應該是來得剛剛好。
開心網的此電商,非彼電商。郭巍透露,開心網不會直接去做電商,而是希望用SNS平臺上的用戶關係所形成的用戶網絡,去為電商發揮作用,未來開心網希望與各個電商做更廣泛的合作。
郭巍介紹,這個社會化電子商務産品在今年就會推出,“它鼓勵用戶分享自己關於電子商務,關於消費,關於購物各個方面的心得體會,而且會用最新的方式,比如圖片分享的方式,鼓勵用戶之間的傳播”。
這個産品目前還在繼續打磨。郭巍透露,産品在去年上半年即開始研發,7月份就已有了第一版,但是苛刻的開發團隊對産品細節和産品邏輯一直不滿意,現在已是第三版。
在開心網之前,蘑菇街、美麗説、人人逛街等社會化電子商務産品已相繼面世,開心並未搶到“頭彩”。開心團隊慎重甚至有些保守的態度,不免讓外界揣測這款在開心網內部被視為“戰略級”重點産品會否承載著開心網扳回一局的野心:當年開心網以小遊戲崛起,這次它能否再次發現並抓住另一個關鍵産品,創造第二個奇跡。
也許這就是移動互聯時代帶給社交網絡格局的“二律背反”變數:你可以説它更開放了,也可以説它更封閉了,你可以説它機會更多了,也可以説它機會更少了。
不過,無論是誰,無論是怎樣的殺手锏,最後都是關於時間的戰爭——一場你每天醒著那幾個小時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