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金融危機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11: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連續發生了多次影響世界經濟進程的金融危機,使得金融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世人關注。目前,美國次貸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還沒有消弭,而起源於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歐債危機,也正考驗著歐元在世界經濟中的角色定位,同時也使世界經濟存在著二次探底的危險。那麼,金融危機的本質是什麼?它為什麼會對世界經濟帶來如此大的影響?如何才能避免金融危機的再次發生?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金融,從本源意義上講,就是資金融通,它反映的是貨幣供求的矛盾運動。基於金融在現代經濟運行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金融危機的發生必然嚴重影響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轉。而金融危機在本質上又是貨幣供求嚴重失衡的一種表現,是貨幣供求矛盾被激化的必然結果。因此,要維護金融的安全與穩定,就必須力求實現貨幣供求均衡。

  張軍果所著的《經濟運行中的貨幣均衡研究》一書,在充分吸收和借鑒中西方貨幣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密切結合中外經濟運行實際,緊緊圍繞貨幣運行和經濟運行之間關係這一主線,以社會投資作為研究貨幣運行和經濟運行之間關係的切入點,以新形勢下實現我國經濟運行中的貨幣均衡為落腳點,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模型分析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辦法,對經濟運行中的貨幣均衡這一複雜而又頗具現實挑戰性的課題,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和富有創見性的研究。該書通過對經濟運行與貨幣運行之間相互作用規律的全方位剖析,得出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觀點,如,關於貨幣均衡的內涵、關於對我國貨幣均衡實踐的分析與評價等。

  該書的最大特點還在於,作者在研究經濟運行中的貨幣均衡問題時,不僅研究了國內貨幣均衡問題,還研究了國際經濟運行中的貨幣均衡問題,尤其是對貨幣嚴重失衡的典型案例——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歷次國際金融危機進行了富有創見性的剖析。不僅分析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歷次金融危機的産生和演化過程及其給國內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的影響,還對每次金融危機的成因和啟示進行了深入分析。作者的創新性觀點包括:第一,國際貨幣失衡具有嚴重性,應給予高度關注。作者認為,國際貨幣運行的失衡,會直接影響到經濟系統的安全,嚴重的還會出現整個金融系統的崩潰,進而導致經濟系統運轉失靈,出現經濟危機。而這種由貨幣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又會通過國際傳導網絡,使整個世界經濟陷入危機狀態。這不能不引起高度關注。第二,歷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本質屬性是貨幣供求的嚴重失衡。作者認為,墨西哥金融危機反映的是北美自由貿易區在給該區經濟帶來繁榮的同時所埋下的一些成員國貨幣失衡的隱患;東南亞金融危機反映的是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與固定匯率制度在解決貨幣供求均衡問題上的矛盾;美國次貸危機反映了美國政府錯誤的貨幣政策對美國國內貨幣供求失衡的誘導;冰島貨幣危機反映的是冰島銀行業私有化、自由化改革對冰島貨幣供求失衡矛盾的催生;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反映的是“社會高福利、政府高支出、居民高消費、社會低儲蓄”模式潛在的貨幣供求失衡性矛盾。第三,歷次國際金融危機産生都是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經濟原因與政治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作者認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歷次金融危機,都與危機發生國或地區自身存在矛盾有關,外因只是給這種矛盾暴露提供了條件。同時,作者還認為,金融危機雖然是經濟領域的問題,但經濟和政治密不可分。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歷次金融危機産生的原因看,不僅包含著經濟因素,還包含著政治因素,是經濟和政治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國際上,不僅要關注國際金融、經濟的發展動向,而且也要高度關注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第四,從歷次國際金融危機可以看出,要實現經濟運行中的貨幣均衡,就必須正確處理七大關係,即:貨幣政策與匯率制度的關係;貨幣政策的統一性與差異性的關係;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關係;金融開放與金融自主的關係;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係;經濟增長與經濟驅動模式的關係;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除此之外,該書對西方經濟增長模型的評價、對中外貨幣供求理論的評價、對經濟系統波動性根源的剖析、對我國貨幣供給統計口徑的選擇、對實施消費啟動必須具備的條件分析、對經濟增長方式與經營管理理念之間的關係分析、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相互關係的看法、對投資和消費區域化排浪式轉移的看法等,都有作者獨到的見解。

  (作者係北京大學副校長)

熱詞:

  • 貨幣供求
  • 國際傳導
  • 貨幣失衡
  • 經濟運行
  • 國際金融危機
  • 經濟增長模型
  • 世界經濟
  • 貨幣政策
  • 國際貨幣
  • 主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