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人民日報聚焦家政服務業:僱主寧信口碑不信證書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11: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培訓混亂、評級自定、標準缺失,僱主寧信口碑不信證書

  家政服務業到底缺啥?(深閱讀聚焦家政服務市場)

  本報記者 鄧 圩 朱 磊 李曉宏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老齡人口的增多,包括中小城市在內的許多家庭對家政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而家政服務業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記者調查發現,行業標準缺失、專業評級混亂、市場信譽度差等問題在各地家政服務市場普遍存在。

  很少有人把家政服務當職業

  安徽無為縣曾以輸出保姆出名,現保姆難覓

  在中部地區的安徽,過去是家政人員的主要輸出地之一,但是記者調查時發現,曾經以保姆輸出聞名的無為縣,現在幾乎很難再覓到從事這一行業的人。“一個原因是農村經濟活躍了,讓大家有了更大的掙錢空間。此外,僱主對家政服務員的形象、溝通能力、動手能力要求更嚴,因此用人門檻更高了。”安徽省婦聯婦女職業介紹信息服務中心主任宛志英告訴記者。

  “月嫂這一新興職業對技術要求很高,不僅要照顧産婦和寶寶的飲食起居,比如衣物清洗、喂奶、做月子餐;更重要的是做一些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比如,寶寶常見病的觀察和初步處理,月子病的預防、催乳、嬰兒早教等。”北京市家政服務協會會長李大經介紹説。

  據了解,安徽每年都有高職院校的學生報名參加家政服務培訓,但很少有人把家政服務當作職業而堅持下來。現在的家政服務中,初中畢業和高中畢業的女性是主力軍。

  “很多媒體報道月嫂的工資高過大學生和白領,這沒有可比性。例如護士每天工作8小時,享受國家待遇,社保齊全,一個禮拜休息兩天。而月嫂普遍沒有社保,24小時在一個私密的空間隨叫隨到,基本沒有享受休假。她們掙的是辛苦錢。”李大經説。

  今年43歲的劉蓉是河北任丘人,2001年來北京做月嫂。據她介紹,很多家政公司都不給員工買保險,有個同事有一次感冒了仍在僱主家裏照顧産婦和嬰兒,結果嬰兒被傳染,住院花了不少錢,鬧到打官司。雖然家政公司賠了部分醫藥費,但要求這位阿姨連續在公司幹滿三年,否則把醫藥費從工資裏扣下。

  “雖然近兩年政府出臺了很多文件,想穩定這支隊伍,但是家政業流動性大仍是一個特別大的難題。”李大經指出。

  “我兒子今年大學畢業。我想等他畢業後再幹兩年就不幹了,因為確實太辛苦了。”劉蓉説道。

  培訓機構混亂 專業評級自定

  家政市場信譽度差,許多僱主寧信口碑不信證書

  在廣州,記者採訪多家家政公司發現,幾乎所有的家政公司都表示自己提供的月嫂有月嫂證,並表示“沒有證書肯定不能上崗。”越秀區解放北路的一家家政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通過給持證月嫂評級,在服務和工資待遇上區分開來,等級越高的價位越高。

  記者調查得知,提供月嫂服務的家政公司,都有一個榜單,將月嫂分成初級月嫂、中級月嫂、高級月嫂等等,分得更細的,還在三個等級之上分出金牌月嫂、鑽石級月嫂、皇冠級月嫂。有的家政公司則打出“星級月嫂”或“特級月嫂”的牌子,但這些月嫂可能甚至連正規的培訓都沒有參加過,或只是象徵性地參加了一些為了應試的國家免費課程,這些課程往往是只會理論,缺少實踐。

  據了解,目前廣州培訓機構審批權已經下放到區一級,可以在廣州市人社局下屬的廣州市就業訓練中心、廣州市婦聯和廣州市總工會的家政培訓基地獲得月嫂培訓,並通過向廣州市職業鑒定中心組織考試取得“家庭婦嬰護理員”證書也就是月嫂證。

  但業內人士坦承,“許多月嫂持有的是小培訓機構自發的證書,大部分是得不到國家承認的。”

  劉蓉告訴記者,她2006年考取了北京市勞動局頒發的育嬰師證,是北京市第一批學員。但對於現在的考證情況,她也感到很擔心:“現在的母嬰護理師證,催乳師證,按摩師證五花八門,辦證的地方也很多,挺亂的,我覺得現在只要花錢就能拿證了。”

  據了解,月嫂的證書有很多種,從名稱上來説,有月嫂證、育嬰師證,催乳師證、家庭護理證等;從出處上來看,有些是國家統一的職業資格證書,有些是某些培訓機構發的。和已經有了國家頒布職業技能標準的家庭服務員和保育員不一樣,炙手可熱的月嫂除了通過培訓拿到一紙“家庭婦嬰護理員”證書外,沒有任何職業技能標準區分等級。

  事實上,正是由於月嫂培訓、評級混亂,市場對持證月嫂的認可度並不高。廣州市人社局有關人員也告訴記者,月嫂證並不是強制性的,無證也可以從業。加上目前月嫂培訓機構也沒有標準,所以導致僱主更相信朋友間口碑相傳而不是證書。

  “我覺得有證沒證都無所謂,能夠帶好孩子就行。”家住廣東番禺的張琳正在坐月子,對家中的無證月嫂阿娟很滿意。阿娟包攬了孩子的一切,孩子從早到晚連睡覺都跟著阿娟。

  行業標準缺失 發展亟需規範

  家政服務員不是“萬能服務員”,需細分工種,走向真正的專業化

  來自粵北的楊婷是廣州一家大型家政公司的金牌月嫂,48歲的她曾經是家鄉一家醫院的護士長,帶著育嬰師證、護士證和月嫂證三證上崗,9年已經照顧過46個月子。僱主對她評價很好,從來沒有收到過投訴。但她也不清楚公司按照什麼樣的標準給自己評級。

  而家住廣州同和路的王小姐卻沒有運氣找到楊婷這樣的專業月嫂。早在半年前定下人,但被仲介公司誇得天花亂墜的月嫂上門之後才發現,該月嫂只是養過兩個孩子的農村婦女,連衝奶粉、清洗嬰兒衣服都要她和丈夫邊教邊學,和當初設想大相徑庭。“如果家政也和大型旅行社一樣,有品牌知名度,我們找月嫂也不可能這麼盲目。”

  “經過專業培訓的月嫂與老一套的做法有所不同,具備更多現代産育知識和科學觀念”,這是市場對月嫂這個職業朦朦朧朧的解讀。但如何做到名副其實,需要對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對真實服務質量回饋渠道、對職業技能標準的制定進行統一規範和管理。業內專家指出。

  “我覺得公司要做得正規,最起碼應該每個月給月嫂一次培訓,不斷補充新知識。也應該讓月嫂坐在一起交流交流,但一般公司不願意月嫂間交流,一交流各人的工資都清楚了,公司也不好管了。”劉蓉告訴記者。

  廣東省家庭服務業協會會長陳挺表示,正是由於家政標準不明,目前家政行業中僱主與家政工、僱主與家政公司的糾紛越來越多。通過職業技能標準進行定義,家政工作工種能夠細分,月嫂就不是家庭“萬能服務員”。該協會説,將調研推出相關行業標準和指導價格。

  安徽省人社廳農民工處副處長徐增開坦言:“應該鼓勵和支持家政企業做大做強,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制定行業標準,強化行業自律,才能讓家政業發展得更健康。”

熱詞:

  • 家政服務業
  • 高職院校
  • 培訓機構
  • 劉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