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房地産市場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數據不容樂觀,而央行日前又發出了新政,傳遞新的信號,可謂是利好和利空參半。
人民日報刊文稱:數據顯示,龍年春節後第一週,北京新建住宅成交均價為18960元/平方米,與春節前最後一週的成交均價相比下跌2.8%,而與去年春節後首周的成交均價相比竟下跌了25%。人們驚奇地發現:北京的房價已經回歸到2010年初的水平了。專家認為,今年房價走勢“跌”仍是主基調,預測房價年中見底的言論過於樂觀。
如果認為今年的年中見底確實有點樂觀了,2009年很難再複製,地産界應當有這個心理準備。2009年在信貸的刺激下,在地王的拉動下,房價在年中迅速反彈,樓價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問題是,今年和2009年情況很不一樣,主要政策環境變了,首先是信貸環境發生了逆轉。和2009年相比,資金更加緊張,高利貸的破産就是其中最明顯的例證。如果還期待管理層放鬆信貸,可能性會有的,但是力度要很小了。這一正一反的差距,説明今年的資金仍然非常緊張,現金為王還應當是一個主流特徵。這一次宏觀調控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而這一輪市場之所以調整,最主要是因為限貸令遏制了投機。被視為“空調”的宏觀調控這一次是真的啟動了。再説,油價日前又開始上調了,達到了歷史的高位,通脹壓力的確還是很大的。股市又不好,理財産品也受到了抑制,就連高利貸也在全國範圍內不時的破産,房地産的融資渠道環境沒有明顯的好轉。
事情暫時也是有了一些變化:央行將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設的支持力度,並提出“滿足首次購房家庭的貸款需求”。這是央行繼住建部之後再次釋放滿足首套房貸需求的信號,此舉使市場對於首套房利率放開的預期進一步增加。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對政策不要抱有太多的幻想,同時,我們呼籲要給真正的需求者一定的機會,而非一部人生病讓所有人都吃藥。
事情的另一面指向了土地財政,數據顯示,在上海、北京、蘇州、天津、重慶等五大城市中,土地收入佔當地財政收入的平均比例已超過三成。據上海市財政局消息,2011年上海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429.8億元,以此計算,土地收入佔2011年上海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達到43.5%。北京的土地出讓收入達1233.68億元,土地收入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為41%。即便市場調整,土地財政依然成為地方的收入主要來源,如果市場繼續調整,房産稅又名不正言不順,地方債務危機很可能就繼高利貸破産一樣肆意蔓延。土地問題越來越複雜,很多事情都出在拆遷和徵地問題上,這裡的利益糾葛牽一髮而動全身,想要兩全之策很難。大家都清楚土地收入對房價推動力最大,而且可能管理層有意想讓土地冷一下,否則,“圈地中國”和“拆遷中國”製造的問題可能遠比創造的效益多得多。
房地産和實業是唇亡齒寒,如果實業都垮掉了,房地産就失去了生存的機會。只有把實業救活了,才能有房地産的持續性未來,否則,一股煙、一股煙的冒着,早晚會燒掉自己。
央行新政還明確表示將加快信貸産品創新,繼續推動信貸資産證券化等金融創新。這表明新的機會可能正在醞釀,畢竟證券化是資産市場的總趨勢,只要不要過度的金融化,金融對於實業的支持正效應還是有的。房地産企業或許擺脫只靠信貸的單一路徑依賴帶來的巨大危險。
房地産市場正在發生微妙變化,市場繼續探底,但政策也在觀察和評估效果,並隨時發生改變。一個務實的政策當如此隨時而變,喊口號誰都會,但這種口號式的思維,最終是害人害己不解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