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
對於任何一個或若干個國家來説,每個階段都有一種佔主導地位的理論形態、主流價值觀念,在影響甚至規範著人們的行為方式乃至這些國家和大多數人的評價體系。那當今時代發達國家的理論形態、主流價值觀念是什麼?回答這一問題,首先必須明確當今世界整個大的格局以及這種格局出現的深層次原因。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已進入了後危機時代,在這一時期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世界經濟形勢出現了較大變化,一些主要經濟體增速下滑,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不已,新興市場國家通脹壓力加大,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增多,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分析起來,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出現的根源主要在於對發達國家乃至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産生重大影響的新自由主義思潮,這正在成為理論界的普遍共識。
如果説,20世紀30年代的那場大危機和大蕭條,迫使西方國家由自由放任的理論政策轉向凱恩斯主義,推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興起,並由此顯現了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體制的優越性,促進了社會主義由一國到多國的發展;那麼,這次國際金融危機顯然已對西方國家的思想理論産生了巨大衝擊,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生存發展産生了深刻影響。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幾年間,圍繞著新自由主義思潮的研究成果不可謂不多。但面對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尤其是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社會新形勢,如何認識新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如何從一種思潮演變成一種制度安排和行為規範?未來新自由主義將何去何從?其中深層次的原因何在?則是一個新的研究視角,也是我們反思過去、審視現在、展望未來,應該解好的一道題。
《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一書從制度與結構的視角,系統地研究了制度主義、結構主義理論,並運用了馬克思哲學基本原理對制度與結構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全面系統地闡釋了構成新自由主義經濟制度的前提、根據、標準和尺度,分析了新自由主義如何從一種理論思潮上升為一种經濟制度,以及這種制度選擇或安排中蘊含的結構性障礙。這種研究從更寬廣的學術視角,為我們深入了解當今世界經濟以及政治文化所發生的種種現象和問題,提高了一種新的考量,提出了諸多值得我們思考的新觀點、新論斷。
本書還在深入剖析經濟自由主義思潮的同時,從制度與結構關係入手,反思世界各國進入後危機時代所遇到的各种經濟上的困惑,深入挖掘産生這些困惑的思想理論根源。作者認為,當今世界動蕩與作為主流思潮的新自由主義有著密切關聯,人類社會面臨的任務就是要在市場、國家、社會權力博弈中,實現一個合理公正的社會秩序。《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與其社會結構所表現的矛盾,闡釋了資本運作邏輯的本質,認為資本在追逐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也暴露了人對物依賴的異化現象。
其實,《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一書就是想通過審視新自由主義來為經濟制度的重塑尋求理論依據。實踐已經證明,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在經歷國際金融危機後經濟復蘇緩慢,而新興經濟體保持了較好的經濟發展態勢。關注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發展的經驗,這也正是作者在書中所倡導的。
本書的最大特點還在於,其研究不是僅僅針對新自由主義本身展開評析,而是試圖依託制度——結構關係建立起一種理論分析體系。制度研究代表了經濟學研究的新趨勢,新制度主義學派把制度引入經濟學的研究中,實現了制度分析與傳統經濟學的結合。新自由主義在經濟領域被稱為經濟自由主義,並表現為一種制度的形式,即它是一种經濟制度。本書作者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就是從制度分析開始的。
與此同時,為了深入準確地説明新自由主義這個包括多種學派的理論體系,該書還運用了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對這樣一個龐大理論體系進行評價,僅一門學科是很難完成的,只有具備跨學科的知識體系才具有這種駕馭能力。《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的作者正是適應這種需要,整合哲學、經濟學與社會學的相關理論,而展開的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研究。跨學科研究的難度是較大的,這對理論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書體現了這種交叉學科的研究視角,使本書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現實性,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