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幾日前,倫敦一家百貨公司推出了論“口”供應多種頂級紅酒的業務。顧客支付52英鎊(約合81.8美元)就能品嘗到一口約25毫升帕圖斯酒莊1995年出産的紅葡萄酒。這樣的形式在國外並不鮮見,但面對國內眾多名酒愛好者,這是否也成行呢?
“散賣”——
紅酒消費新模式
業內人士透露,去年香港的一場馬會上,擁有伊甘莊的LV集團老總Pierre Lurton與以出産頂級香檳而聞名的唐培裏儂的負責人都曾討論過有關“杯賣”紅酒的事情。
事實上,在國外,散賣紅酒也是剛剛興起,但與國內不同的是,海外具備了一定的消費能力與習慣,像英國的劍橋、牛津俱樂部以及金融街在內的很多高端消費場所,都會將頂級紅酒納入商務套餐中。
在紅酒文化背景深厚的香港,已經出現了類似散賣紅酒的形式,在大的便利超市安置機器,顧客付費自取。但都是價格比較低廉的葡萄酒,一杯下來不過幾十港元。內地散賣的形式大多還停留在酒吧裏的論口品嘗,當然這也是長期以來的一種營銷模式。
國內行情
限制“按杯要酒”
據北京某知名葡萄酒俱樂部産品總監介紹,目前國內的紅酒文化尚未成熟,要想實現“杯酒論”還很漫長。
在很多需要喝頂級紅酒的場合,按照大多國內消費者的習慣,數量都不會太少,這與國人根深蒂固的愛面子、講排場有很大關係。有圈內資深人士交流過一些心得,在國內,即使連375毫升的紅酒都不太好賣,何況幾十毫升!據説,在國外有過按杯買酒體驗的紅酒愛好者,實際情況遠沒有想象那麼美好——7種酒裏會有5種已然喪失了其原本的品質,這與開瓶後對酒的保質直接挂鉤,而所謂的硬體技術保證也不能夠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北京大學光華葡萄酒協會秘書長朱東飛認為,在國內要實現這樣“零散”的紅酒營銷方式並不容易,相關消費群體亟待培養,推廣起來也有難度。之所以國外情勢不錯,根本原因是整體消費水平與市場成熟度遠在國內之上。
在專業評酒師看來,每款紅酒的醒酒以及維持時間都不相同,像2004、2005年份的拉菲、帕圖斯比較新,飲用前需要2-3小時去醒,若換成1980、1981年份,由於不易控制酒的變化,則需要儘快飲用,避免錯過最佳時段。可見,散賣也具有相當大的風險與不穩定性。
“千金”一口酒,
並不浪漫
法國葡萄酒國家科學碩士姚尚勇也並不太看好這種營銷模式在國內市場的前景,一方面,作為賣家的銷售商,維持經營店面的成本將會很高,並不能讓利益擴大化,還需要安排在客流量極大的商圈地帶,同時對開瓶後酒的保質有相當技術層面的要求,很多門檻都會令商家望而卻步;另一方面,每個消費者心中都會有一套小九九,既然選擇了按杯斟酌,何不如幾個人湊起來買下一整瓶呢?好處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酒的品質,關鍵是讓消費者買得放心。
他認為,能夠不惜金錢花費上千元人民幣而只為那麼一口頂級紅酒的人,是絕對有能力去購買整瓶酒的;而沒有能力按“口”消費的人大多情況下會選擇相對實惠些的葡萄酒。其實,對於大多數擁有經濟實力的紅酒客來説,投資或許比小打小鬧的散買來得更為實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