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魏英傑
據《人民日報》報道,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日前決定,在全國集中開展清理整頓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工作。這表明,亂收費已嚴重影響正常市場秩序,亟待加以清理規範。
售價10元的薯片,至少3元被超市拿走,超市收費之亂由此可見一斑。不少企業反映,在零售環節,超市大賣場等憑藉優勢和壟斷地位,坐地收錢,嚴重影響了供貨企業的正常經營,也極大侵害了消費者權益;超市賣場向供貨商收取進場費、條碼費、節慶費等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此次整頓行動能否有效遏制超市亂收費之風,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值得注意的是,清理整頓主要針對單店經營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 (含)、門店數超過20家或2010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的大型零售企業。這麼做,當然是為了起到威懾作用。不過,超市亂收費是個普遍現象,即便那些大超市得到清理規範,中小型超市也未必就能有所收斂。
特別是,收取進場費等五花八門的額外費用,已經成為國內超市的一大收入來源。要讓超市割捨這塊不該拿卻又唾手可得的肥肉,確實有些難度。這也不免讓人擔心,等清理整頓過後,會不會一切又回到原點。
超市為何敢於肆意向供貨商收取“苛捐雜稅”?一方面,超市相對強勢,掌握供貨商的命脈不説,還可能佔有當地零售市場的若干份額,甚至居於市場壟斷地位。另一方面,居於劣勢地位的供應商手中沒有足以和超市形成抗衡的“秘密武器”,只能任人宰割。娃哈哈掌門人宗慶後曾炮轟超市亂收費現象,稱此舉讓供銷商苦不堪言。超市亂收費傷害的不僅是供應商,負面效果還將傳遞給生産商等多個環節,最終導致市場競爭無序,消費者深受其害。
相關部門清理整頓超市亂收費,為供貨商撐腰,這當然好;但關鍵還在於形成健康的市場競爭格局,平衡各市場主體的話語權。這才是理順零售行業的長久之計。客觀而言,超市為多賺取利潤,巧設名目“壓榨”供貨商,這合乎市場趨利的天性。相應的,供貨商應具有與之平等“對抗”的能力,這樣超市才不敢獅子大開口,胡亂伸手。所以,除了對超市收費項目進行規範,對不合理收費予以清理,還應鼓勵供貨商自行組織行業協會,提高供貨商的話語權。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是個餿主意。別的不説,許多供貨商彼此存在競爭關係,原本就很難坐到一起。這麼説固然有些道理,但是面對強勢對手,同業聯手與之抗衡並非不可能。再説了,這也不一定是賣飲料的搞一個協會,賣醬油的又搞一個協會,完全可以是幾家大的代理商組織起來,代表不同行業供貨商的利益,和大型超市坐下來友好協商。彼此有利益才能共存,如果供貨商被壓榨得沒多少利潤空間,聯手應對才是上策。想必許多供應商都有這種想法,只是一者擔心大超市反制,二則擔憂管理方不鼓勵,所以搞不起來。
實際上,這不僅合乎市場競爭規律,也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不妨再來看一則實例:近日寧波已開始著手清理整頓超市亂收費,其中有些收費在清理之列,而促銷服務費則屬於規範項目。也就是説,促銷服務費可以收,但必須事先徵得供應商同意並訂立合同。這麼做並無不妥,因為這項收費尚屬合理。問題是,很難説超市不會把那些亂收費項目放到“促銷服務費”這個籃子裏,繼續“壓榨”供貨商。
商場如賽場,瞬息萬變。只有場上隊員能夠及時掌握動態,並採取應對措施,而參賽隊員也不能總等著裁判吹哨,應主動積極應對,挽回劣勢。畢竟,供貨商的目的是尋求平等對話,追求合理利潤,而不是希望那些大超市都受到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