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輿情要覽:食品安全無小事。食品萬萬不能成也“有機”,敗也“有機”。“有機食品”變臉“投機食品”,消費者經濟“傷不起”,健康也“傷不起”,食品安全更是“傷不起”。
要讓“有機食品”真正成為無污染天然食品,消費者放心滿意食品。一要,嚴控“有機食品”準入門檻,“有機認證”首先要“有機”;二要,對“有機食品”實行驗證制,定期對“有機食品”檢驗,一旦發現名不符實,立即登出驅逐出去;三要,加大打假力度,對“有機食品”視為“投機食品” 者,要重處重罰,決不心慈手軟。
新聞背景:
一盒100克的白菜苗售價18元,一斤大米賣50多元,一袋500克的紅棗98元……因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頻發,民眾對有機食品關注度逐漸增加。然而據業內人士透露,部分供貨商給産品簡單換個包裝就變成有機産品,大多數有機食品根本達不到有機的標準。更有甚者,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稱繳納1.85萬元的費用,1個月便可完成審批。(10月16日《廣州日報》)
網言網語:
網友:你看一下那些有機蔬菜的規模就知道了,一兩百畝地的菜,到處都在賣,可能嗎?只能夠一個鎮的人吃就不錯了!真正野生的菜反而不能在超市賣,因為沒有認證!
網友:想吃個安全的東西就這麼困難嗎?
網友:只要有錢,質監就可通過!只要有錢,工商就不查你!這就是根源!
網友:還是誠信的問題,監管的問題!
網友:認證機構和企業聯合造假。
網友:花了不少冤枉錢!我再也不買了。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