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推進污染物減排 防範環境風險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14: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環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主要污染物減排將有哪些新舉措?


  “十一五”時期,總量減排制度對推動環保事業加快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十二五”時期,要將總量減排制度繼續堅持下去,並進一步深化完善,推動我國環保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一是增加了指標。在COD和二氧化硫的基礎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兩項指標,達到4項。


  二是擴展了領域。由工業源、生活源拓展為工業源、生活源、農業源和交通源。


  三是加大了力度。對造紙、印染、化工、電力、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分別提出了總量控制要求,對機動車船氮氧化物控制的要求。更加注重源頭控制和過程控制,提出加大淘汰落後産能,合理調控能源消費總量,實施能源結構戰略調整,探索調控城市機動車保有總量。同時提出要把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要求等作為區域和産業發展的決策依據,對未完成包括減排任務的地方政府實施區域限批。


  四是突出了區域特色。進一步完善區域性總量控制要求,在已富營養化的湖泊水庫和東海、渤海等易發生赤潮的沿海地區實施總氮或總磷排放總量控制,在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重點區域實施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重點解決哪些突出環境問題?


  堅持環保為民,從公眾對環境的基本需求出發,解決一批危害群眾健康的關係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是“十二五”環境保護工作的著力點。為此,將“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作為一項重要規劃任務,以解決飲用水不安全和空氣、土壤污染等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強水、大氣、面源污染等綜合治理,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在水環境保護方面,一是要嚴格保護飲用水水源,全面完成保護區劃分,全面取締所有排污口,全面推進水源地環境整治,提高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二是深化流域水污染防治,繼續抓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推行分區控制,優先防控重點單元,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同時,採取以獎促保等政策鼓勵措施,加強水質良好和生態脆弱的湖泊和河流的保護;三是綜合防控海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到2015年,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保持穩定,長江、黃河、珠江等河口和渤海等重點海灣的水質有所改善;四是深入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控,探索開展修復試點。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要實行脫硫脫硝並舉,多種污染物綜合控制。在“三區六群”等重點區域,開展臭氧、細顆粒物(PM2.5)的監測,加強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有毒廢氣控制,健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完善聯合執法檢查,明顯減少酸雨、灰霾和光化學煙霧現象。


  在土壤環境保護方面,提出要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制度建設,強化土壤環境監管,啟動污染場地、土壤污染治理與
  修復試點示範。禁止未經評估和無害化治理的污染場地進行土地流轉和開發利用,經評估認定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影響的污染場地,應採取措施防止污染擴散,且不得用於住宅開發。


  在生態保護和監管方面,要加強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建設工作,同時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監管、生物多樣性保護、資源開發生態環境監管工作,到2015年,陸地自然保護區面積佔國土面積的比重比例穩定在15%,90%的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和典型生態系統得到保護。


  有效防範環境風險有哪些重要舉措?


  針對突發污染事件高發態勢,首次將加強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控,維護環境安全列為重要的規劃任務,把核與輻射、重金屬、危險廢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危險化學品等作為防範環境風險的重點,完善制度政策,健全防範、預警、應對、處置和恢復體系,加強環境監管,著力解決工業化過程中環境安全保障問題。一是環境風險防控的基本制度建設。強化環境風險管理基礎,完善全防全控保障體系,開展全國環境風險調查與評估,完善環境風險管理措施,健全防範、預警、應對、處置和恢復重建體系;二是將重金屬、化學品等納入風險防控重點。加強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防治,實施重金屬污染源綜合防治,加大有毒有害化學品淘汰力度,嚴格化學品環境監管,加強化學品風險防控;三是全面加強核與輻射安全工作。大力提升核與輻射安全水平,提高核能與核技術利用安全水平,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和放射性污染防治;四是控制危險廢物環境風險。大力推進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全面推進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加大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力度,提高生活垃圾處理水平。


  如何推進環境基本公共體系建設?


  經濟社會發展要滿足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有一個良好的生産生活環境是全國不分地域、城鄉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期望。不損害人體健康的環境質量是人民群眾生活的一條底線。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作為“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務重點,提出要實現縣縣具備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和環境監測評估能力;保障城鄉飲用水水源地安全。


  《規劃》將“完善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作為一項重點任務,通過促進區域間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提高農村環境保護水平、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努力縮小區域、城鄉和不同群體之間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和環境監測評估能力等基本環境公共服務水平的差距,切實保障城鄉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使全體公民不論地域、民族、性別、收入及身份差異如何,都能獲得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結果大致均等的環境基本公共服務。


  “十二五”期間推進環境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舉措包括:一是實施區域環境保護總體戰略,強化分區指導,構建區域統籌協調、分工合作的環境保護管理新格局。依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國家環境功能區劃,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劃定“生態紅線”。二是更加注重農村環境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城鄉統籌,提高農村飲用水保障,提高生活污水、垃圾、種植、養殖業處理處置,改善重點區域農村環境質量。三是將完善環境監管能力作為環境基本公共服務的重點領域,以基礎、保障、人才三大工程為重點,構建污染源與總量減排監管體系、環境質量監測與評估考核體系、環境預警與應急體系。


  《規劃》明確提出“推進區域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具體要求和措施,“合理確定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的範圍和標準,加強城鄉和區域統籌,健全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中央財政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和生態補償等措施,加大對西邊地區、禁止開發區域和限制開發區域、特殊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提高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保障環境基本公共服務的支出,加強基層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把環境基本公共服務作為公共産品,主要由政府提供和公共政策給予保障。


  《規劃》的重點工程有哪些?


  圍繞“十二五”時期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以總量控制、質量改善、風險防控和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重點,《規劃》統籌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減排、改善民生環境保障、農村環保惠民、生態環境保護、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範、核與輻射安全保障、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監管能力基礎保障及人才隊伍建設等8項重大工程。據測算,“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污染治理投資需求約為3.4萬億元(均按當年價累計,不含運行費),約佔同期國內生産總值的1.4%。優先實施的8項重點工程投資需求約1.5萬億元。


  重點工程投入以企業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為主,中央政府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支持。為保障重點工程投資落實,《規劃》提出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勵社會資金投資環境保護,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確保重點工程投資到位。

熱詞:

  • 風險防控
  • 規劃
  • 環境風險
  • 環境監管
  • 減排
  • 核與輻射
  • 十二五
  • 環境問題
  • 污染物排放總量
  • 飲用水水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