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最差基金、最差基金經理成為近期的熱點話題。基金佔市值比的下降,理財市場、私募基金、信託的規模與基金相比之下的大踏步發展,進一步表達出各界對整個基金行業現狀的不滿及未來的擔憂。
究其原因,沒有一個大家認同的比較基準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觀察各類媒體報道會發現,分析、描述基金好壞使用著各種各樣的數據,主要包括:收益率、收益總額、規模,還有基金行業內的業績分佈等。其中,每一項比較,又因與不同指標進行對照,而使數據顯示出不同的風格。
從收益率來看,就存在盈虧的比較(與上個季度的盈虧)、與歷史最高點的比較(與上證綜指6000點時的盈虧)、與市場的比較(比市場收益率的高低),以及與競爭品的比較;規模對比包括:時間環比、與極值的比較、市場佔比的比較、與競爭品的規模發展比較等多個角度的比較數據。
這眾多的分析中,一些是對投資人有幫助的,可以了解産品的表現,比如短期業績(儘管産品短期的業績表現對長期業績的影響並沒有想象中的大)。而一些數據對投資者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那些行業研究者、相關政策制定者更有價值,比如説:行業的規模發展、與競爭産品的規模比較、佔市場的比重等數據。
行業的規模發展由市場、基金管理者、投資者三者期內行為共同影響而構成。行業的規模發展數據説明了基金行業在市場中具有的影響力,市場與投資者在期內的行為對當期行業發展規模的影響是巨大的。當各類數據分析混在一起,在市場下跌,投資者減少購買後,行業規模縮小似乎成為基金行業能力差的表現之一。而用這個指標來衡量基金的管理能力,就好像用頭髮的長短來判斷身高一樣——雖然有聯絡,但基本不相關。
與競爭産品的規模比較是近期常見的分析指標。最初的競爭品曾經是存款或是債券,後來則主要指私募基金,近期更多的是銀行理財産品、貸款類信託産品,以後也許這個競爭對象會是PE、對衝基金。隨著投資品的增加,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每種産品都會有表現特殊的存在機會、好的市場機會,投資人因先知先覺,或後知後覺追逐更高收益的産品也是正常行為。這種階段性市場機會與投資者的追逐,對各類産品規模的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個指標説明了這個行業的發展狀況,表現的是不同産品在過去一段時間受投資者歡迎的程度。用這個指標來衡量基金的管理能力,就像用穿衣服的號碼來判斷身高,不是沒道理,只是身高因胖瘦不同,衣碼可以相差5號以上,判斷的準確性實難讓人信服。
基金規模佔市場的比重,似乎也成為基金業業績不佳的表現之一。事實更可能是另外的解讀。當基金行業佔市場的比重過大時,基金就更多代表了市場,基金行業能夠超過市場的機會會更小。當基金行業佔市場比重較小時,由於與個人投資者相比,基金更具有研究與投資紀律性的優勢,長期戰勝個人投資者的概率較大,才能夠實現2003年中證開放式基金指數戰勝上證綜指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現實成果。只是當基金錶現不佳時,這個指標成為基金難以影響市場,從而表現難以轉好的原因。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下,一種信息可以有多重解讀,而聽上去似乎都有道理。
(作者係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