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國內碳排放交易即將啟動 低碳産業有望受益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0日 09: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記者 王文嫣 ○編輯 王曉華

  2012年伊始,“碳交易”突然成為熱門詞彙。1月上旬,國家相關部委正式宣佈京津滬渝等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逐步建立國內碳排放交易市場,以較低成本實現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這標誌著國內碳交易開始實質性地啟動。而從林業部門的最新動向來看,目前積極推行的林業改革為正在構建中的碳排放交易體系起到了促進作用。

  有分析認為,隨著國內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水泥等高耗能産業的生産成本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有所下降,而低碳産業卻有望因此受益。

  發展國內碳交易勢在必行

  從2011年起,碳排放在國際社會中成為焦點問題。2011年3月,歐盟通過了將航空業納入歐盟現有的碳排放交易機制(EU ETS)的決議,並從今年1月1日起向飛經歐盟的航空企業徵收碳稅。據初步估算,僅2012年,中國航空企業至少將增加8億元的碳稅成本。

  事實上,中國已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測算,2008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為69億噸,佔世界排放總量的22%。另據有關專家測算,到2020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接近100億噸,有可能佔世界排放總量的33%。而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一直以來只承擔自願減排的責任。

  另外,中國又是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最大的賣方。全球碳交易活動最主要依據《京都協定書》規定,允許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去購買一部分減排量,用於抵消規定的指標。據世界銀行測算,中國可提供的CDM項目(清潔發展機制,即主流的減排交易項目)佔到世界總需求的 50%以上,截至2011年三季度,中國獲簽發CER(核證減排量)數量超過4億噸,是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最大的賣方。但目前中國CDM項目主要“出口”,國內市場幾乎為零。

  然而,在2011年底召開的南非德班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我國明確表態願意在 2020 年之後有條件地接受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減排協議。因此,中國構建標準化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已到了勢在必行的階段。

  多方力推碳交易體系建設

  相關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就在五省八市啟動了低碳試點工作,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發展模式。而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更是在3年前就已成立並開展自願減排交易。上海舉行世博會期間,萬科館等一批展館都參與了自願減排交易項目。

  而國家發改委宣佈7個省市將首批試點開展碳排放交易後,還要求試點地區通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制定相應法規和管理辦法,研究提出溫室氣體排放權分配方案,逐步形成區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加強碳排放交易支撐體系建設,制定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總體方案。

  日前召開的2012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傳出消息,我國將制定林業碳匯項目、碳匯計量監測資質管理辦法,爭取將林業碳匯納入國家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據悉,林業部門已經組建了華東、中南和西北3個林業碳匯計量監測中心。去年11月,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與華東林業産權交易所先行在浙江義烏開展林業碳匯交易試點。

  國內減排問題研究人士判斷,不需要太久,國內或許就會推出區域性的強制性減排交易或者碳稅徵收政策。但據中信證券研究報告分析,短期內徵收碳稅未被提上議事日程,若開徵將使水泥製造等高耗能行業成本大幅上升,將進一步提高行業門檻。研究機構普遍觀點是,一系列“碳減排”政策將直接利好低碳環保産業。

熱詞:

  • 碳排放
  • 排放權
  • 碳匯
  • 低碳
  • 排放總量
  • 交易機制
  • 交易市場
  • 化石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