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張藝謀敗給伊朗小電影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8日 13: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青年參考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次別離

  新年伊始,當伊朗海軍在霍爾木茲海峽進行軍事演練,並警告美國航母“不要返回波斯灣”之時,一艘小型伊朗“舢板”正悄悄登陸北美大陸。2011年12月30日,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編劇並執導的影片《納德和西敏:一次別離》開始在美國上映。

  和美伊兩國在軍事上緊張的氣氛截然不同,這部影片在美國得到了相當良好的反應,並贏得了主流媒體和權威影評人的一致讚譽。在美國著名影評網站“爛番茄”上,影評人給出了100%的新鮮度,而觀眾則給出了94%的新鮮度和4.4的評分(滿分5分)。電影評論家艾曼紐爾列維認為,“面對文化和宗教上的禁忌,《一次別離》超越了這個關於離婚的故事本身,而達到了一個更高層次的相關性和普遍性。”列維直言這部影片是2011年最好的一部外語片,並打出了A-的評分,這與去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相當。而他給梅裏爾斯特裏普的《鐵娘子》的評分是B-,中國導演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只有C-。

  作為伊朗官方推薦的“衝奧”影片,《一次別離》很可能將201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獎盃收入囊中

  事實上,早在2011年2月,《一次別離》已經在第61屆柏林電影節上出盡風頭,甚至可以説是引起一陣“別離旋風”。該片在放映期間,就獲得了電影節刊物《熒幕》的觀眾最高評分。在最終的頒獎典禮上,《一次別離》大獲全勝,一舉獲得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影片金熊獎、普通評審團特別獎。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的三位女主角和三位男主角共同獲得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主角銀熊獎。也許有人會説,如果這部影片去威尼斯或戛納電影節參賽,便不會有如此豐厚的收穫,因為柏林電影節向來對政治更為敏感。而無論是該片的參賽國籍還是電影內容都更容易獲得柏林電影節的青睞。但本片極高的品質讓許多專業影人都頗為看好《一次別離》在奧斯卡的前景。作為伊朗官方推薦的“衝奧”影片,此片很可能將201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獎盃收入囊中。

  這樣一部飽受讚譽的影片其實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納德和西敏是一對生活在伊朗的中産階級夫妻,但他們的婚姻正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影片一開始,夫婦二人在法庭上準備離婚。西敏為了女兒特梅的未來,想要移民到其它國家生活。納德卻不願離開伊朗,因為他擔心自己患有老年癡呆症的父親得不到適當的照顧。由於法官認為西敏的理由不具有説服力,不同意他們的離婚申請。西敏回自己父母家住,特梅卻為了挽回母親而留在納德身邊。

  西敏的離去,讓整個家亂成一團。納德不得不雇傭瑞茨作為護工照顧父親。事實上,瑞茨是瞞著丈夫出來工作的,而且她懷有身孕。一天當納德發現,瑞茨將父親綁在床上鎖在屋內自行離去後,憤怒至極,將瑞茨推出門外。結果瑞茨不幸流産,她憤怒的丈夫將納德告上法庭,説他蓄意謀殺他們未出世的孩子。於是,一場離婚,一個案件,讓兩個原本沒有任何關係的家庭,糾纏在一起,也徹底打亂了他們的生活。電影中每個人都在真實與謊言、道德與金錢、信仰與現實的衝突中備受煎熬。

  “《一次別離》以精緻的藝術手法將觀眾帶入了現代伊朗人的心靈深處。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電影,將深深盤踞在你的腦海中”

  劇中的兩個家庭分別來自社會的不同階級。納德和西敏有著體面的工作,不錯的薪水,有車有房,可以為女兒提供舒適的生活,為父親請護工。良好的教育也讓他們始終保持著恰當的禮儀。甚至在離婚時,西敏也不忘強調自己的丈夫是一個正派的好人。但他們卻對未來有著極大的分歧。西敏想要離開伊朗,為女兒的成長提供更好的環境。為此,她付諸行動,等簽證辦好,丈夫卻不願離開。這也是西敏提出離婚繼而分居的原因。寧願破壞家庭原有的完整,也要離開伊朗,顯示出西敏對現實的失望。影片中,法官問西敏留在伊朗有什麼不好,她沒有説話,觀眾卻很明白西敏出走的決心。

  和西敏不同,納德對在伊朗的生活似乎還算滿意。雖然表面上,他為了照顧自己年老又患病的父親而拒接妻子移民的要求。老年癡呆的父親代表了什麼?一個年老又病入膏肓的祖國。西敏質問納德,你父親還認得出你這個兒子嗎?納德回答説不認得又有什麼關係,我認得出他是我的父親啊。事故後,父親一句話都説不出來。西敏説他原來也説不了幾句話,納德卻説就是那幾句話讓他感到由衷的高興。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父親,納德還是有所期待的。國家失序的症狀之一,便是中産階級的逃離。離開還是留守,納德和西敏無疑代表了這一群體中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無怪乎美國《滾石》雜誌評論説:“《一次別離》以精緻的藝術手法將觀眾帶入了現代伊朗人的心靈深處。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電影,將深深盤踞在你的腦海中。”

  “區別真正卓越的電影大師和普通電影製作者的方法是,前者不只追求視覺——他們運用心理變化、對話和鏡頭語言去挖掘人物的內心,讓觀眾全身心地置於他們正在觀賞的電影中,《一次別離》正有如此魔力”

  瑞茨的家庭則來自社會的最底層。瑞茨的丈夫哈德特本來是個鞋匠,無故被老闆炒掉。境遇窘迫,無處謀生,坐過監獄,更欠下重債,所有的經歷讓他在面對納德的時候,總是最憤怒和激進的那個人。在法庭上的咄咄逼人、大喊大叫、出言不遜讓觀眾開始或許會對他很反感,甚至懷疑他們夫婦是合起夥來想謀財。但在了解了他的遭遇後,就可以體會他的無奈和痛苦了。他只是一個沒錢沒社會地位的丈夫和父親。面對有錢有學識的納德,對妻子的心疼和喪子之痛逼得他只能出言不遜。正如哈德特自己所説,所有人都會向著納德。他沒有話語權和任何優勢。

  作為一對保守且虔誠的夫婦,瑞茨和哈德特的信仰在整個事件中也無時無刻不經受著考驗。當瑞茨要為納德的父親洗澡之前,她先向宗教熱線打電話諮詢這樣會不會産生罪惡,可見宗教在她的生活中有多大的影響。瑞茨是一個安分守己甚至有些膽小的婦女,但為了生計,她不得不在懷有身孕的時候瞞著丈夫偷偷打工幫襯家用。為了尋找納德走失的父親,她不小心被車撞倒而失去孩子。因此在告納德的時候,瑞茨既要擔心丈夫知道真相後的怒氣,更要承受自己內心的譴責和煎熬。

  《一次別離》還有一個令人稱道的優點是它簡單到樸素的電影手法。和目前盛行的特技特效相比,這部電影算是相當的“小清新”了。全片中只有不多的幾個場景,道具也非常簡單。電影大部分拍攝均是使用手持攝像機,全片沒有配樂僅在片尾字幕升起時才響起音樂。整部影片只有50萬美元的投資,這些錢放到國內投資動輒過億的“大片”裏還不夠明星的片酬。影評人歐文格雷德曼評論此片稱:“區別真正卓越的電影大師和普通電影製作者的方法是前者不只是追求視覺——他們運用心理變化、對話和鏡頭語言去挖掘人物的內心,讓觀眾全身心地置於他們正在觀賞的電影中。而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的新片《一次別離》正有如此魔力。”

  最終,西敏和納德解決了瑞茨的事情,卻發現他們汽車的玻璃被別人打碎了。納德開著那輛擋風玻璃破碎的汽車,正如這個家庭一樣再也回不到從前。影片最後的一幕是在離婚的法庭上,特梅被留在法庭內告訴法官她希望跟誰一起生活。西敏和納德兩人站在走廊裏等待著結果。無論是什麼,都意味著他們真正的別離就要來臨了。

 

熱詞:

  • 張藝謀
  • 電影製作者
  • 電影大師
  • 一次別離
  • 電影內容
  • 電影評論家
  • 小電影
  • 西敏
  • 影評人
  • 離婚
  •